罗昭云坐镇湟水城,对着武威郡和金城郡、枹罕郡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挥师东进。
不过,他暂时停止进攻步伐,为的稳住脚步,继续扩增兵力,汲取西平郡的百姓,驯服降兵,整合在一起,人数增了两三万,但是训练不够,比较杂乱,跟他所带的两三万精锐没得比。
只能临时加快训练,以速成的方式,先把军规军纪,还有基本的占位、跑位,旗号、鼓号等掌握,然后通过实战磨炼,几场硬仗下来,就能悍勇了。
同时派郭孝恪带兵袭击浇河郡的达化城、河津城,很轻易就占据了,因为这里有隋朝的将领驻守,听到罗成手持圣旨,前来平定西北,出师有名,他们直接开城迎接,依附罗成,听候统一调度。
这样一来,西海郡、河源郡、西平郡、浇河郡四个郡连在一起,铺成了一片,人口累计达到四五十万,四个郡的疆域,相当于中原地区八个郡大小,但人口却只相当于四个郡的一半。
毕竟是边陲之地,高山峻岭,荒漠山塬,地广人稀,教化落后,许多陋习,需要进行文教和商贸,提高当地人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条件,有所改变,就会对他拥戴感恩。
他在地图上,绘制着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即将建立诸多驿站连接出一条线,加强彼此四郡以及与西域之间沟通。
驿站脱胎于古代烽火通讯,自战国时期就有了雏形,秦始皇设立“十里一亭”,叫做邮亭,规模不大,职能有限;汉初改邮亭为置,也叫邮置,规定三十里一驿,速度有所提高。隋代设立馆驿,提供往来使臣住宿,但军事功效并不高。
宋代时期,驿站开始传递军事情报,分官方和军方两种,元代时期,是驿站蓬勃发展的高峰,因为马背民族,机动的速度更快,驿站传递情报被大大提升功能。
罗昭云就是参照了元明清的驿站管理方式,建立系统而严密的驿传制度,添置许多内容和规定。
比如:驿站组织机构、情报加密与传递、管理附近牧地、监督使臣、驿站饮食供应、兑换临时物资等。
每个驿站设驿官、驿使和当差力役,有两队兵卒约百人防御,不过多是老弱病残的士兵,缓解军队派遣压力。
“用不了多久,这四个郡就能串联起来,情报和监官及时传达各地,加强地方与总管府、帅帐的联系。”罗昭云有些期待,这些设置,看似不起眼,一旦运作起来,会起到巨大作用。
………
李渊召集文臣武将商讨进军与退兵之事,最后,赞同退兵者占了七成,即便李世民、刘弘基等人力劝,还是没有改变李渊的主意。
这一次,李建成也没有跟二弟站在一条阵线,而是支持其父唐公的决策,暂时回返晋阳,力保大本营不丢,抵抗住刘武周和突厥的进攻。二来,也是因为进军路线受阻,天降大雨半个多月,粮草亏空,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李世民心有不甘,他一心想着干大事,机会已来临,他很清楚占据大兴城对李家的好处,可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没有几个人赞同他的冒进,相反,七成的人都站在李渊、李建成的意见上,认为二公子还嫩,不足采信。
会议结束后,李世民别提多郁闷了,只是他年纪尚未弱冠,带军打仗经验太少,平时又不爱读书、翻阅典籍等,一些谋臣贤者,都觉得李二又小聪明,但是不扎实,易变动,过于冒进。
“这些人,真是鼠目寸光,为什么看不到一鼓作气抢先攻入大兴城的好处呢?迟则生变啊!”
李世民回到自己的营帐内发着牢骚,刘弘基、唐俭、段志玄等人劝慰着李家二公子。
“出师未捷,忽然撤军北返,对士气影响太大,让关陇贵族、中原豪杰如何看待咱们。
“殿下慎言,当心隔墙有耳。”有谋士提醒。
“目前唐公意见已下,任何人都劝不进去了。”
李世民神色焦急,轻叹:“难道我李阀真的没有此气运吗?”
就在这时,有侍卫进来禀告,一位白衣女子,来到答应外,要见李世民二公子。
“白衣女子,这是谁?难道是补天阁的传人?”李二心中有些拿不准。
“快快有请!”李世民交代下去,派人出账迎接,
很快,叶珺瑶头戴斗笠,挂着薄纱,一袭白衣,如嫡尘仙子一般出众脱俗。
李世民站在房内踱步,等待门帘被拉开,补天阁传人出现,他才缓过神,热情打招呼。
“叶姑娘,我们又见面了。”李二忍不住想要拉近彼此的距离。
叶珺瑶说道:“我这次出现,是想为唐军解决难题,今日你们会上的争论,我已知晓,打算去见唐公,讲明利害关系,必须尽快拿下西京,这样,李阀才有机会统一天下,重建新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