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闫毅把话说完,赛场上却突生异变。当风全距离终点还有75米左右的时候,可以明显看到他的速度瞬间提升了几分。
“风全,风全再次祭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提前开启了冲刺模式。”说到此处的时候,可以明显听到闫毅的嗓音已经因为激动而出现了沙哑。
与此同时,包括风卫国夫妇在内,数以千万计坐在电视机前关注本场比赛的中国观众们都不约而同的攥紧了自己的双拳。而在卢日尼基体育场体育场内现场观战的万余名中国观众,也全都从各自的座位上站了起来,期待着能够再次见证属于中国人的奇迹。
“漂亮,开启冲刺模式的风全果然强悍,哪怕博尔特拼尽全力的向前狂奔,却依旧被风全不断缩短彼此间的差距。”电视中再次传出闫毅那略显沙哑的声音。
…………
距离终点还有最后50米的时候,博尔特的领先优势已经被拉近到了2米之内。
尽管博尔特最强大的“武器”便是他的冲刺能力,但是考虑到体力分配的问题,博尔特一般都会选择距离终点还有40米左右的时候,才会开启冲刺模式。而这一次,博尔特却准备提前10米便要开启冲刺模式了。
博尔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实属无奈。因为两天前的男子100米决赛,彻底的改变了牙买加闪电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那场比赛之前,博尔特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认知是这样的:无论一个人的耐力和心肺功能多么强大,他在无氧耐力的条件下,身体能够负担极限速度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考虑到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这个维持极限速度的极限一般是在30到40米之间,某些身体素质极其强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5米左右。
正因如此,大多数短跑运动员都会选择距离终点30到40米之间的位置,开启自己的冲刺模式。否则的话,一旦提早开启冲刺,超过自己身体所能承受极限速度的范围,便很可能在最后时刻出现体力不支的状况。
然而,就在两天前举行的100米单项决赛中,风全刚刚完成前30米赛段便开启了“冲刺模式”,并且直到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都没有出现大家所预料的体力不支的状况。
于是,博尔特只得无奈的冒险选择提前10米的距离开启冲刺模式。虽说如此一来自己很有可能在最后时刻出现体力不支的状况,但奈何自己三位队友今天的表现实在有些不太给力,所以残酷的现实迫使博尔特必须选择冒险。
毕竟,如果博尔特继续按部就班的在距离终点40米的位置开启冲刺模式的话,恐怕风全已经可以凭借短短10米的距离追赶上自己了。
即便博尔特自问冲刺能力并不弱于风全,不过一旦对方追上自己之后,双方的心理便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全力追赶抹消差距的风全必然士气大振,而不断丧失领先优势的自己,则必然被对方的气势所压制。
虽说决定一场短跑比赛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双方的绝对实力,但若是两位顶尖高手之间的较量,双方比赛气势的强弱,便很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