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援华,打的口号甚至是“保卫我们的文化母亲”。后来日本被苏联吞并,日本流亡政府更在华国支持下成立,一直坚持到美国出手,最终复国。
这里面折射的当时国际形势,可以说是相当有意思的。
而且当时华国民间,对日也相当亲切。华国官方也是从小学生的教育方面开始,一直到正式政府层面,全方位的宣传华日友好。绝大多数华国普通人都是真心相信华日友好的这一口号。后来的日粉很多在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日本有对华的政府援助(oda),有全面对日开放的市场,有民间友好的整体氛围,可以说,当时的日本,抓到了一手好牌。
可是,有了这么一手好牌,有了那么好的基础,日本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的?是怎么把一个全民对日友好的国家,变成了反日情绪充斥民间的国度,把一个官方层面对日友好的国度,变成了一个动不动警告日本“悬崖勒马”,动不动“警惕军国主义极端分子死灰复燃”,动不动要让日本“真诚的对历史上犯下的罪孽道歉”,动不动剑指日本意在美国的国度的?
换了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不自己主动做死,都不会搞得这么糟吧?
这实在没法解释。只能说日本的民族性就决定了他们不具有真正大国的风范和气度,更不具有真正大国的胸襟和格局,这是他们民族的本质缺陷。
这就是缺乏底蕴的结果。缺乏底蕴就导致他们可以在逆境中坚持向上不放弃,一到了形势大好的时候,就忘了自己姓什么了,正所谓一阔脸就变,一旦形势大好,就狂妄得不行。
二战时期的日本狂妄到主动进攻美国找死,现在的日本狂妄到宣布要买下美国,结果被美国搞个广场协议当头一锤子砸得就地跪舔,乃至于后世狂妄到借助镇国神器要独自驱逐特洛伊侵略者,独霸地球,这都是这种民族性的体现。
或许这也是岛国心态的折射。全球之中,唯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岛国心态的岛国民族,也就是英国了。可是英国能摆脱岛国心态,那是因为当了数百年日不落帝国,习惯性的养成了全球视野。可就算如此,当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英国只能重新缩在英伦三岛上的时候,那岛国心态又多多少少的重新冒了出来。
这是植根在民族基因上的东西,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改变了。
这就是为什么,随着华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再将日本视为最大威胁的原因因为岛国心态的他,承载不起大敌的分量。能被华国视为大敌,视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战略对手的国家,也只有大陆型的苏联(现在已经没落的俄罗斯已经不再具有苏联的霸气,没这个资格了)和大陆海洋兼备型的美国。
华国的目标,从来都是世界第一。(六七十年代的苏联处于战略进攻期,当时苏联才是第一强国。美国当时各种战略性收缩,要不然也不会拉拢华国来对抗苏联了。华美关系正常化乃至于日后华国和西方的短暂蜜月期,正是出于这种战略考虑才出现的。)
这就是华国。只因为她,生来就注定是要君临世界的!
但不管怎么说,之前拿着一把好牌的日本,尽管把好牌打烂了,但正所谓烂船还有三斤钉,日本越来越不行,那是大局和国家层面上说的。在民间,对华国普通商人来说,却仍然是一个可畏的庞然大物。
作为在日本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三菱财团,自然也在华国拥有可观的地方。
而这些股东大多数都是江浙一带的人,面对日本人,面对三菱财团,往往先是自己怕了。
他们毕竟都是经历过二战后日本最巅峰那个时期过来的,当时日本的那种可怕形象,至今仍然烙印在他们脑海中,可不是杨晨这种对日本全然不在意的新生代。
新生代的日本印象也就是那啥产业发达,要么就是动漫好看,可他们却曾经深深感受到宣称可三个小时消灭华国海军的猖狂(更可怕的是当时还真能做到。当然现在肯定不行了),深深感受过日本在华国境内曾经拥有的人上人地位,深深感受过日本曾经居然敢和美国人叫板,说要买下美国的霸气。
这兴国冶金的勇气,这些股东有一个算一个,都完全不可能有。而要和兴国冶金合作,他们自然也是难免犹豫起来。
“还犹豫什么?”最先提出这个方案的那个股东叫道:“我们只要搭上了同泰实业这趟列车,还怕什么日本人?”
“不怕?说得容易”人们议论纷纷,都是深有顾虑。
“等等,老关,你不是当初最反对和同泰实业战略合作的吗?”突然有人揭穿了提议者的真面目。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一下,或手机访问》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