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配乐剪辑摄像,这些都是满分。我只想给剧情点个赞!”
著名影评人“桃花小-姐”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写道,“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孩子抗争的过程。为了莫须有的网瘾,在炼狱一般的网瘾中心中抗争,逃离,最终却在父母的行为中崩溃,最终成为了自己年少时最讨厌的那种人。不知道杨笑在拿起那个熟悉的电击治疗仪的时候,心中是何种感受?”
桃花小-姐的粉丝很多,但是他们却很奇怪。
她说的,是我看的电影么?
“为什么我看的电影里没有电击治疗?”
“孩子不是叫宋毅么?怎么变成杨笑了?”
“小-姐是不是看了假电影?”
“楼上的,你们才看的假电影!我都看哭了!”
有人反对,有人赞同,事情很快就发酵了出去。
大家这样一对,忽然有了一个震惊的发现,千达放的电影,竟然和其他原先的不一样!
这不可能啊!
明明都是《坏孩子》,为啥不一样呢?
这个时候,大导演张哞哞朝千达电影发了律师函,“强烈谴责千达电影破坏契约精神,欺骗广大观众,名为放映《坏孩子》,播放的却是《好孩子》!”
千达电影也是一脸懵逼,明明是你发来的母盘,我们根本就没有人动过,凭什么说是我们的错?
事已至此,千达集团也是牛叉。
他们发现,《好孩子》的评论不比《坏孩子》差,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什么都没变,全线播放器了《好孩子》。
张哞哞更急了,直接起诉了千达集团。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狗咬狗了,但是观众们毫不在意。
本来被骗看了《好孩子》的观众,应该是最愤怒的。
但是他们却自发的朝自己的小伙伴们安利起了《好孩子》。
其他看了张哞哞电影的观众,因此对《好孩子》产生了兴趣。
究竟这部电影,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能够让人毫无节操的抛弃立场,站在它的那一面,不停的和周围的人推荐介绍呢?
它的魅力就这么强么?
人一旦有了好奇心,就忍不住想要去看。
但凡是去看了《好孩子》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之惊叹,纷纷加入了安利《好孩子》的大家庭。
最先发布影评的桃花小-姐,再次发了一篇博文,力挺《好孩子》。
“虽然我看错了电影,但是这是我的幸运。两部电影我都看了,平心而论,《好孩子》更好一些。
在《好孩子》的比较之下,《坏孩子》原形毕露。如果说后者是一场以‘爱’之名的纵容,前者则是对世界对社会的呐喊。
有太多的父母,以‘爱’的名义囚禁着孩子的思想。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无力反抗。当我们长大后,这一切都会偿还回来。
这是宿命,这是承诺,这是抗争,这是诅咒。
我有预感,这部电影将会引起整个华夏的法律进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网瘾,规范所谓的戒断中心的治疗手段。
一部电影,能做到这一步,足以。
不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