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见完了杨子荣,允熥对于留在这里也没什么兴趣了,吩咐了董伦几句就退下了。
虽然允熥已经注意到时间问题了,杨子荣退下之后也丝毫不带有得意之色、谨言慎行的很,可是有心人依然注意到了允熥留杨子荣的时间太长了。
李贯悄声对胡广说道:“陛下接见杨子荣的时间可真长啊。”
胡广当然也注意到了这点,不过不动声色的说道:“大概是因为他争议颇大的会试策论吧。其实他的殿试策论也颇为奇异,只不过有管相的名头不好反对而已。”
管仲可不是儒家一派的人,所行的方法与现代国家的制度很像。
李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转身去找其他人说话了。
胡广看着李贯的背影笑了笑:想利用我,你还嫩了点儿。
……
……
宴会完毕后从第二天起的三天内,新科进士在鸿胪寺学习礼仪。
之后便是新科进士进入官场前的最后一项程序,众人集体前往国子监拜诣孔子庙,礼毕后正式易官服,从此就不再是平民而是官员了。
其余还有一项事务,礼部要奏请陛下,于国子监立进士碑,刻下这一科所有进士的名字。
到此为止,对这一百零二名新科进士而言,或坎坷或顺利、或志得意满或如释重负的科举道路成为了过去式,虽然他们依旧可以怀念这一时的荣耀,但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官场生活就要开始了。
之后对于这些进士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官了。
选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大家都是进士。貌似现在还是平等的,可是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他们再聚首的时候,如果他们还有再聚首的心情的话,大多数人就会发现各自的道路在考中进士之后的首次选官时就已经注定不同了,以后的前程也已经注定不同了。
此时选官还没有那么多的一定之规,又由于每一科进士的数量大多只有百余人甚至不到百人,所以基本上就是看皇帝的心意了。
这一次允熥的心意还比较明确。三月十一众位新科进士刚刚拜诣孔子庙完毕,允熥就下旨:‘王艮、胡广、杨溥、吴溥、杨子荣、金善六人为中书舍人,黄敬补入工部为观政进士,……,李贯为上元县县令,……。’
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大多数人不会立刻授官,而是补入京城某个衙门观政,为期一年。这一年之中这个衙门有了六七品的空缺职位就让在本衙门观政的进士补上。
允熥不打算马上授予任何一个进士地方父母官,最多是任命为某个知州的副手同知。允熥已经决定让这些进士相当于后世民选上来的政务官,所以不会授予他们推官等官职,但是直接任命为主官他又很担心他们这些新科进士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被胥吏上下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