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div>
得到了两只白鹿,嘉靖亲自下旨,让百官上贺表,还亲自跑到了太庙,和朱重八,还有朱棣激动地哭诉了一番,告诉老祖宗,他修炼有成,天降祥瑞,大明朝江山永固,万代流传。
从太庙回来,又下令在御花园专门辟出一块土地,派了十名太监,十名宫女悉心照料两只小白鹿。
裕王和景王两个可怜的娃看到了这一幕,都跟掉了醋缸一样,内牛满面,父皇啊父皇,对待你儿子也没有这么上心过啊!
当然也有人看得明白,嘉靖这么干纯粹是为了找补面子。
“年初以来,东南大乱不断,更是爆发出海商大姓勾结倭寇,进攻南京的丑闻。虽然事情告一段落,可是余波荡漾,人心不定。这时候出现了两只白鹿,正恰逢其时,陛下自然要大做文章,告诉天下臣民百姓,老天爷还是庇佑大明的,嘉靖中兴,并非一句空话!”
说话的是一位丰神如玉的中年男子,他的嘴角上扬,显然对用一对白鹿自欺欺人,粉饰太平的裱糊匠作风相当鄙夷。
在他对面,坐着的矮小的老者,不置可否,半晌才说道:“叔大,以后放在心里就是,少说为妙吧。”
“师相,弟子和您还要瞒着吗?”张居正不服气道。
听着如此顺耳的话,徐阶老怀大慰,自己没有选错人。
“叔大,你我师徒自然无话不谈,只是这一次东南的事情,对老夫也颇有损伤,得失之间,真是不好权衡啊!”
徐阶的感叹不是空穴来风,自从海商大姓冒出来之后,朝廷就不断有人谈论东南的大族,究竟谁最有钱,谁势力最大。
弄来弄去,华亭徐家就浮出了水面。几十万亩的良田,半个松江府都在徐家的手里。多少官员如梦方醒,心说徐阶平时恭顺有礼,节俭谦卑。住小院子,坐破马车,一顿不过四菜一汤,和钟鸣鼎食的严家,对比鲜明。可谁知把盖子掀开,这两位竟然是大哥别笑话二哥,光是那些田地,一亩二十两还有价无市,只怕就超过了严家,徐阁老还真是生财有道的大行家!
连带着严党不断拿这些事情攻击徐阶,弄得徐阁老狼狈不堪,灰头土脸。
按理说这是极为失分的一件事,可令人奇怪,嘉靖对徐阶的爱护比以往更胜。召见的频率和严嵩不相上下,又大力提拔徐阶的人,杨继盛和唐慎都是徐阶的弟子,谭纶也是心学门人,这三位要是手拉手,足以和胡宗宪分庭抗礼。
人都说亲贤臣,远小人,怎么到了嘉靖这里反倒变过来了,徐阶挨得骂越多,地位反而越牢固。真是咄咄怪事!
很多人想不明白,可是徐阶心里有本账,嘉靖之所以重用严嵩,不是严嵩多好。而是被文官给弄怕了。
左顺门的事件有一次就够了,嘉靖再也不想孤身一人,大战百官,他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躲在西苑修他的长生大道。严嵩名声臭了,不论他有多大的权力。都没法号召百官,和嘉靖对抗,如此而已。
如今严嵩老了,嘉靖要物色一个接替严嵩的人选,他可不想继任者是个浑身带刺,蒸不熟煮不烂的愣头青。
徐阶贪财在嘉靖看来,不但不是缺点,还是值得提拔重用的理由。
说来真是讽刺,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在清流那里丢了分,可是在嘉靖那里又找了回来。
徐阶无暇体会其中的滋味,他只知道自己该全力以赴,厉兵秣马,向毕生的敌人发起冲击了。
……
就在徐阶盘算着如何扩充实力的时候,老天爷似乎都在帮他,虽然这么说有些不敬,杨博从泉州归来,由于办差得利,加上许论老迈不堪用,嘉靖就有意让杨博接替兵部尚书。
杨博也是志在必得,可惜,就在廷推的前一天,突然传来噩耗,杨博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按照规矩,杨博必须丁忧守制三年。这是官场上谁也更改不了,越是高官就越是担不起不孝的罪名,杨博只能带着遗憾和伤感,回归山西蒲州老家,为母亲守孝。
杨博退出了,可是许论实在是老迈昏庸,加上他和许家又有牵连,大司马的职位是万万坐不下去的。
严党正在搜寻合适的人选之时,嘉靖下了旨意,调工部尚书唐顺之接替兵部尚书。由于是平级调度,并不需要廷推。
而且唐顺之资历威望摆在那里,加上这段时间以来,不论是外城建造,还是京津之间的直道,都颇有成绩,接替兵部也无人敢说什么。
只是这个调度对徐党来说,不亚于天降甘霖,好些人奔走相告,喜大普奔。
原本唐顺之虽然是工部尚书,可实际上工部都操持在严世藩的手里,唐顺之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只是个空架子,说穿了就是大号的包工头。
可是兵部不一样,六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