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十二月,临近春节的时候,王府的人收拾起了东西,看了一个吉日,在十八这天,搬进了皇宫的西门内苑。
王府人带着王旭入宫,把一直出不了宫的冯怡高兴坏了。
她进了宫四个月,又怀了三个多月的身子,只能安静在宫里养胎。
每天,王宣从高阳侯府归来,会给冯怡讲儿子的事,“旭儿能走路了。”
“他今天不但喊了娘,还喊了爹。”
冯怡听了总是会笑道:“这小子真聪明。”
王府人入宫这一天,冯怡宣布,“今天晚上在西苑寿福殿用晚宴。”
她在前殿书房处理事务,准备早一点回后宫,抱抱王旭。
冯怡叫人去通知了惠太后,“娘娘,陛下让奴通知娘娘,王府家里人进了宫,今天晚上到寿福殿用晚宴。”
惠太后喜得忙叫人梳妆打扮,换了一身新衣裙,挑了几件礼物。
她低声对明太医道:“今天晚上你也一起去参加晚宴。”
“好。”明太医有些忐忑不安。
他同太后从八月十五那夜好上后,他几乎天天都会入后宫陪着太后,谈天说地,为太后调理身体。
可能是心情好,加之有爱的滋润,惠太后如今不只是身体好转,容貌也变得比从前更为美艳。
太后宫里的宫人们,见太后身体好转,心情变好,平日里有说有笑,她们松了口气。
只要太后身体健康,宫人们才能长久留在太后身边,不至于被放出宫里去。
也因此,太后同明太医好上的事,被宫人们隐藏得密不透风。
连两位公主住在宫内几个月的时间,也没听到一丝的风声。
冯怡曾悄声问过太后,“娘娘,你想不想同明太医名正言顺在一起?”
“怎么做?”太后有些心动。
“对外宣布你在宫里修行。那边,由太夫人对外说收了一位干女儿,然后将你许给明太医,你们就能名正言顺在一起了。”冯怡为她出了一个主意。
惠太后左思右想了一会,她才说:“对外说我修行,我们到西山别院生活,需要我出现的时候,我回宫来。”Μ.
“名正言顺嫁给阿明还是不合适,他有两个儿子,还有孙子,会前来伺候我们。我们也要管那些孩子的事,太过繁琐。”
冯怡也觉得,两人本来有些脆弱的爱情,加入了明家的儿孙进来后,恐怕反而会受影响。
惠太后道:“对阿明的儿孙们,我多给些照顾,相处就不必了。”
“好。”冯怡答应了。
西苑寿福殿入住了王府人,变得热闹起来。
寿福殿分前殿后院,前殿为五间的正堂,后院是五间正屋,三间东西厢房。
院子宽阔,种着几颗芭蕉树、海棠树、石榴树。
东西厢房的后面,种有几丛小翠竹,修长纤细,郁郁葱葱。
老夫人史氏指挥着丫鬟婆子们,收拾着从高阳侯府带来的细软。
“将东厢房给老爷做书房。”
“太夫人用习惯的被褥先铺上。”
……
没用多久的时间,前后殿收拾得整齐干净。
来之前,太夫人说,“阿宣说,陛下令人将宫里所需要的东西都备好了。我们别带太多东西入宫,离得这么近,要什么叫人回来取。”
太夫人和老夫人站在院子打量着四周的环境,皇宫金碧辉煌,殿内富丽堂皇,院子处处景色。
尽管皇宫是人间天堂,要不是皇宫内有她们最亲的人,她们宁可住在高阳侯府自在。
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
世上,没有什么比亲人更让人亲近的,有亲人在的地方,再不好,也比最美丽的地方,让人向往和住下。
有宫人匆匆前来道:“陛下到。”
王府的人全迎到宫殿门口,“见过陛下。”
“只有自家人,不必多礼。”冯怡摆手。
她见一位美得像小仙童的男孩,正用一双滚圆大眼望着自己。
冯怡惊喜地伸出手,“旭儿,来娘抱。”
“娘。”王旭伸出手,张嘴叫着。
“哎”冯怡抱过儿子来,王旭快一岁了,长得白白胖胖,抱在手上有些沉。
太夫人忙对奶娘道:“快把小少爷抱过来,陛下有了身子。”
冯怡依依不舍地在儿子脸上亲了亲,“我没怎么抱过旭儿。”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