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树德走到面前,仔细观看。
为什么很多国家都需要快速反应部队?因为等冗长的军事动员、物资征集、兵员调动完成时,事情很可能已经不可收拾了,故需要一支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各种物资充足的部队,在第一时间投入战场,介入干预,争取时间。
古代很难做到这点,而且军队的投送能力、运动速度也不行。如果决策时再拖延一下,等大军出动时,搞不好半年已经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草原核心区域派驻一支军队。人数不需要多,够精锐就行,以尽可能减少物资消耗,毕竟那边补给不便。
平叛的主体还是各草原部落兵,朝廷派驻的精兵只是起监督作用——当然,该上的时候还是得上,不然会让人轻视。
“在哪些地方筑城比较好?”看完之后,邵树德问道。
他心中其实已经有点谱了,但他还想听听杨爚的意见。
“一者,可控扼四方,往来方便,行军快捷。”杨爚说道:“二者,水草丰美,最好能够种一些粮食,以为持久计。三者,地势上要易守难攻。如果第三点做不到,以一、二为重。”
毕竟草原大体上非常平坦,想在符合前面两点的同时,还要易守难攻,有点难了,故必须有所侧重。
“杨卿试在图上指出。”邵树德说道。
“黑城子既已筑城,且有陛下行宫,可为一地。”杨爚说道。
黑城子在后世额尔德尼召以西七十里,曾经的回鹘衙帐,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当地也确实可以种粮食,而且建极十四年就开始种了。
“阿尔泰山一带,可觅地建一城。”
这个地方修城驻军其实很有必要。一者可从北面震慑北庭诸蕃部,让他们心理上有股压迫感,别想着逃跑。第二,亦可统合当地的可萨回鹘部落(未西迁的部分),与黠嘎斯人争夺影响力。
而且,这一带有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在后世叫科布多,清代漠北三城之一就设在此处。
“回鹘可敦城,可重修,作为一城。”
这个可敦城,并非阴山北麓的那个可敦城,而是回鹘人在克鲁伦河流域修建的城池,大致位于后世外蒙乔巴山以西、温度尔汗以东。
现已废弃,只留断壁残垣。
后世辽国人也看中了这个地方,于是重修可敦城,以为西北路招讨司的理所,并迁移各族百姓过来定居,鼎盛时期驻扎了两万兵。
“以可敦城为镇州,军曰建安。”
“本可敦城,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选诸部两万余骑充屯军,专捍御室韦、羽厥等国。”
这个驻军规模可能有所夸大。因为后世苏联在蒙古考古,发现城池并不算大,塞不下两万兵。但考虑到契丹人会游牧,可以以可敦城为核心,在一定范围内牧羊,这就提升了人口基数。
两万兵是没有的,两万丁壮可能是有的。
一百年后的契丹人就已经明白,要想真正控制草原,你就必须筑城、驻军。
事实证明,这是有效果的。而他们没有驻军的地方,则兴起了阻卜人。
到了满清时代,漠北草原上更是有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三个驻军城市,并派驻官员,管理各类事务。
他们比辽国走得更远,或许是因为国力的差距。
契丹人在南方有大敌,各种资源要优先用在幽云十六州,能在草原上设一个西北路招讨司已经不错了——契丹国主给西北路招讨司的任务很明确,无需你们参与其他方面的战争,哪怕契丹将要败亡了,你们也不要过来,守好自己的疆界。
事实上,天祚帝败亡的时候,西北路招讨司的兵真的没有来,后来被耶律大石带走了。
“杨卿选的地方都不错。”邵树德在地图上比划了一番后,赞道。
最西边的是科布多,中间的是黑城子,东边还有可敦城,各自之间的距离适中,差不多刚好囊括整个漠北草原。
“就这么定了。”邵树德最终做出了决定,只听他说道:“各城可迁移少许汉地百姓过去屯垦,驻军也无需多,三五千人足矣。但一定要是精锐,汉兵镇草原,蕃兵戍汉地,这是原则,不能变。”
“每城需有理蕃院、北衙枢密院官员联合办公,就近处理各类草原事务。”
“理蕃院设理蕃使一员,总揽诸部民政,由杨爚出任此职。”
“理蕃使之下,暂设梅录五员。廉右、偰元助、阿啜、庄约、龙思同分领梅录之职。阿啜,你去阿尔泰,征发诸部丁壮,觅地建城。”
“偰元助去黑城子,直接上任。”
“龙思同可至可敦城,先把城修起来。”
“碛南、安西、青海诸蕃部,无需新筑城,办公衙署可就近设在丰、柔、新、庭、鄯等州。其梅录人选,朕再思量思量。先这么办理起来吧。”
“臣等遵旨。”众官纷纷应道。
今日除了确定在距离最远、最难控制的碛北草原筑城、驻军、派官之外,还确立了理蕃院的架构。
当然并未全部完成。
理蕃使、梅录等高级官员有了,下面还要增设类似尚书六部之类的机构,慢慢填充具体干事的职能部门,各类官员要重新挑选、任用。
圣人曾明言,蕃官可出任汉地职务,汉官亦可出任草原职务,因此挑选官员并不会局限在草原各部之中。
慢慢磨合吧。
先把架子搭起来,开始具体办事。只有先办起事来,你才知道该怎么增设、裁减部门。假以时日,理蕃院与北衙枢密院这一文一武两大机构,会慢慢成为实权衙门,将草原牢牢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