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就是想法太多,心不够狠,要知道为政者,必须得杀伐果断,该出手时坚决不能犹豫。就像在秦川,唐侃这只头羊调离,祁连接任已成定局,主动权已然抓在手里,谁敢起事,就辣手镇压,杀一儆百,谈不谈的,没什么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更有利……”刘向军所谓的杀伐果断,透着赶尽杀绝,杀一儆百,典型的直来直去,以势压人。
“二叔,能和平解决,少一些纠纷,少一些内耗,多一些发展的空间,哪怕是舍弃部分的利益,换来秦川甚至是西北的平稳发展,就是值得的。我想祁连叔叔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把高高举起的屠刀又轻轻地放了下来,不是我影响了他的思路,而是现实和环境要求祁连叔叔去妥协,我想您也不想看到一个乱成一团的秦川吧。至于尾大不掉,若真出现了这个现象,那只能说在执行的过程中让人钻了空子,若是因此而扭转了局面,那就怨二叔轻敌大意了……”凌家不但在政治上打通了通道,争取了主动,更在现有的资源上,不断地向秦川倾斜,已然表达了凌家视死如归的心态。
或许正是凌家的这种一往无前的绝决,一副随时就要拼命的架式,才压制住了所有想着要掏凌家老窝的各大势力。可以说收回了秦川,凌家在中央高层中已然打赢了第一局,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恢复凌家在秦川的影响力是早晚的事情,若是在这上面急于求成,最终只能适得而反。也正是抱着这种想法,严宁建议祁连羽先稳定局势,一点一点的去理顺关系。从唐侃手下几员大将的反应看,严宁的这种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严宁也好,祁连羽也好,同唐侃、韩邦坤等人进行妥协,保持了秦川的政局稳定,维护了秦川的发展大局。但在另一方面就体现出严宁,甚至是祁连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优柔寡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曾经的反对者依然活跃在秦川的核心圈子,这是给秦川的政治格局留下了尾巴,给凌家的势力范围留下了隐患。
现在凌家势大,这些人不得不妥协。若是凌家能够保持住绝对地位还好说,没有人敢挑事。但政治充满了不确定性,今后怎么样可谁也说不准,若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凌家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和动摇,那么第一个跳出来整事的就是这些曾经妥协的人。如此一来,可就掐住了凌家脖子,让凌家首尾不能相顾,说不得秦川就成为了卡在脖子里的一块肉,吃不下,吐不出,如梗在喉可是会要人命的,这种结果凌家赌不起,任何一个政治派别都赌不起。
存在的这些问题严宁能看到,祁连羽也能看到,但两个人能够出奇的采取了一致的观点,采取怀柔的策略,主要还是两个人都不是刘向军,更不是老太爷,所处的地位不一样,站的高度更不一样,谁也不敢将凌家与其他政治派别的战火点起来,哪怕最后雷霆万钧,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奏也不行,这个责任祁连羽担不起,严宁也不敢去担。所以,刘向军现在来指摘严宁,直让严宁对刘向军的言论有种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气恼,不软不硬的把尾大不掉的责任甩到了他的身上。
“哼哼,强词夺理!我想说的并不是秦川的问题,秦川只是一个方面,只是一个小问题。重要的是你今后该如何去决断,无论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必须得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容不得丝毫心慈手软。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去同情,去怜悯对手,否则就是妇人之仁,裹足不前,是给自己的未来设置障碍,甚至是在挖掘坟墓。看不清这一点,你永远都成长不起来……”不可否认,凌家能够重新在中央高层中抢夺回位置,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结果,其中更有严宁的一份功劳。
但是,在刘向军的感受中,凌家所走的每一步都暗藏杀机,充满了刀光剑影,哪怕有一步走错了,都会让凌家彻底地沉沦,这些凶险严宁没有经历,缺乏切身感受,就想像不到政治博奕中的黑暗。政治没有对错,更没有君子小人之分,若是严宁始终都抱着一种乐观的心态,抱着凡事都要光明正大,奉行仁义道德的标准,那准会被政治的黑暗吞的连渣子都剩不下。
“严宁啊,你和祁连羽不一样,凌家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