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皇帝越来越沉的脸色,心里越来越犯愁,想着茶是现在端上去,还是待会端上去,一个宫女从他手中接过茶盘,笑道:“刘公公,让奴家来吧。”
刘公公一皱眉,刚想训斥这个宫女没眼色,抬头一看,又笑了:“姑娘来了就好,皇上心情正差呢。”说着把茶盘递给她。
宫女接过茶盘,走到皇帝桌前,给皇帝端过去,用娇柔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皇上,请用茶。”
皇帝皱皱眉,刚想发作,忽的认出这声音,惊喜的抬起头:“歆儿,你来了。”
歆儿嘴里噙着笑:“是,皇上。”
皇帝忙握住她的柔荑:“只让你做个奴婢,委屈你了。朕早晚会给你名分的,只是现在后宫人人都盯着,不好办。”
“能在皇上身边伺候,奴婢就心满意足了。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歆儿笑道。
皇帝叹了口气:“前朝和后宫都不让朕省心。”
歆儿瞥了一眼奏折,柔声劝道:“皇上何必和臣工较劲呢,他们毕竟也是陛下的臣子。这次这么快把江南的事情查清了,想必也是不想和陛下对抗。”
“哼,三百万两就想把朕打发了。要知道那是足足两千万两的白银,都是下发给各地修筑水利、赈济灾荒的钱。”皇帝面沉如水。
“这么多钱,涉及的人肯定很多,说不定连朝中的几位宰相都难脱干系。”歆儿笑道:“让他们吐出来自然很难。”
“这也罢了,这些人就会弄这个鬼,想尽办法排挤窦温、高建,还弄了一堆难题给朕。”皇帝颇为怨念的看着那堆待处理的奏折。现在三省办事效率大大下降,一件事就来回来去扯皮,皇帝明知道这是有些人看不惯他提拔的人,故意为难,而三省六部的首脑故意默许这件事,他却毫无办法。
歆儿笑道:“皇上越级提拔那几个人,自然会引起大家不满,若是皇上也提拔几个他们的人,也就好堵住这些人的嘴了吧。”
“朕看他们的脸色还没看够么。”皇帝的语气满是焦躁。
“皇上何必着急,您是九五之尊,天下都是您的。只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歆儿的声音,让皇帝渐渐平静下来。终于不甘的哼了一声:“好,朕就妥协这一次。”
正值这一轮官员人满,皇帝让吏部根据考评调动官员。大臣们商议之后,拟了几个人呈报上去,皇帝很痛快的答应了。
李湛因安置流民有功,被皇帝提拔为京兆尹。这并不是一个好干的活,长安世家权贵云集,关系复杂,水很深,须得上能协调世家的关系,下能弹压的住黑道。以往都是长安本地世族韦杜两家或者依附这两家的官员才能坐得稳,是个费神而不易讨好的位置。
不过好处也很明显,只要在任上不出什么大错,很容易便升迁上去了。如今杜韦两族被几次朝中政局变乱整的不敢出头。但考虑到两家势力犹在,皇帝也要加以安抚,因此这次的人选特别慎重,既不是杜韦两族的族人,又要有些关系。
于是母族是京兆韦氏的李湛便被挑了出来。
皇帝和群臣关系缓和,朝堂局势稳定了下来,多日阴云密布的长安城终于摆脱了阴霾,人们走出门去,尽情享受明媚的春光。
郑钧官职地位,朝廷上层的争斗虽然会影响他,但是终究关系不大。现在他最操心的便是涵因的婚事。
开始他也一直觉得涵因会嫁入舅舅家,谁知道变故连连,事情弄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现在他一直留心,想给妹妹找个好人家。
只是现在来说媒的人都是一些旁支庶子,在家也不受重视,人品学识也都是平平。莫说涵因首先看不上,首先他这个做哥哥的就很不满意。
郑钦则和张九龄交好,常把他邀到自家来做客,还有意无意见过涵因几次。郑钦知道他的心思,也欣赏他的才华,心理面觉得他能配得上自己的妹妹,只是张九龄虽然自称出自吴郡张氏,但到底他家那支是早在陈朝就迁到岭南的,谱牒散失,世人也只把他当寒门看待。门第偏见根深蒂固,因此郑钦也不敢撮合。
张九龄自知门第不够,也从不敢有妄想,只偷偷把恋慕之情藏在心里。
涵因本人倒没那么多偏见,她知道张九龄是张良的第十四世孙,这在历史上是被承认的,至于张九龄是不是还同原先那段历史那般有宰相的命,涵因认为并不成问题。皇帝要启用新人,他又有才名,正是大好机会。
只是这人忠直的脾气,在历史上又不擅于与人争斗,这一点才是让涵因犹豫的主要原因。另外想要续上族谱,又要费不少劲儿,涵因可是有点被折腾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