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番后魏呴才恍然大悟。
“啬夫此言有理,的确该实施配给制。”
沈兵安慰魏呴道:
“魏将军放心。”
“此时我军实则与大梁军民在同一条船上了。”
“百姓生我军活,百姓乱我军亡。”
“我等又如何能如此不识趣自寻死路?”
沈兵这话是个暗示:
秦军有一天若是走到最后守不住大梁或是大梁起内乱的话,那么第一时间就会带着百姓和俘虏一起死。
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
首先是关押俘虏的大牢,那是让魏军自行构筑设的营地……
偌大的大梁城也没有什么大牢足够关押二十万人。
所以魏兵其实是被关押在一处山坳里,两头用木栅栏封着,不远处便是内河,还有一道挖好的人工河直通山坳。
当然这人工河同样是魏兵挖的。
只要一有不妥,秦军随时可以放水淹了魏军俘虏。
另一边的家眷,则是聚在一群木房区,秦军只要放一把火就能将其化为灰烬……
这不是说杨端和残忍,而是有时必须得这么做才能保命。
有句话叫“要敢战才能止战”。
意思是你若不敢打的话,谁都会来欺负你,于是麻烦反而越来越多。
此时秦军的情形也是如此。
他们手里必须抓住魏军俘虏的把柄有足够的威摄力,才有可能得到和平而不是杀戮。
沈兵这么一说魏呴就放心了。
人的心理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危险时你越是说好话他就越是感到害怕。
反而带点火药味还会使其安心。
魏呴拱手回答:
“啬夫此法甚好,是属下多心了。”
“不过,将军……属下有个不情之请。”
“此事可否交予属下去做?”
“属下定与百姓说明情况并将粮食尽数收来。”
沈兵将目光转向杨端和,这可不是他能做的决定。
杨端和一想,由魏呴去做倒也合适。
魏呴在大梁的名声本就不错,此时若再由他去跟百姓说明情况……当然会少了许多麻烦,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
于是就点头同意:
“我自是信得过魏将军,此事便由你去办!”
魏呴赶忙拜道:
“谢将军。”
然后又小声对沈兵说了声:
“谢过啬夫。”
沈兵赶忙回礼。
等魏呴离开后,杨端和便问了声:
“你看这魏呴如何?”
沈兵回答:
“据闻便是他带兵前往偷袭广武山?”
杨端和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
“他身上的箭伤便是那晚留下的。”
沈兵赞道:
“有勇有谋,难得的一名武将。”
“只可惜那魏王假有眼无珠,如此将才在身边却不知重用,输得也不冤枉。”
杨端和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又问:
“此人可用吗?”
沈兵颇有些意外,可不可用杨端和这个将军居然要问自己?
不过沈兵还是回答:
“属下以为可用,但不是此时。”
杨端和只是回了句: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