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西蒙古地处偏远,经济情况不十分落后,而且物产也十分单一,基本不产粮食作物。
对于中原的粮食、茶、糖、盐、铁、棉布、丝绸、药材、木材,金银制品等各种物资的需求量极大。
而蒙古出产的马匹、牛羊、兽骨、皮革制品、奶制品等等,也是中原地区所需要的商品,双方贸易有着很好的互补性。
从贸易依赖性来说,游牧民族对中原商品的依赖,要远大于中原对游牧民族商品的依赖。
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势所在,主要体验在经济实力上,由于观念狭碍和见识的不够,历代的中原王朝忽略了用经济手段来控制北方的游牧民族。
他们把对北方游牧民族开埠通市,当作是对他们的一种恩赐,体现上国皇恩,而不是制约他们的手段。
二十一世纪,经济手段实际己成为大国之间博弈的主要手段,绝大多数的事情,都可以在经济层面上来解决,比如经济制裁、贸易战,根本不需要发动战争。
当然了,十七世纪的这个时代,靠经济手段解决的事情有限,但仍然可以做为战争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只要是能够应用得好,还是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的。
比如这次全面通商,看似是大明亏了,蒙古人赚了,其实大明都亏成世界第一了。
朱慈烺能亏?
通商可以促进汉蒙藏之间的交流往来,进一步接近融合,加强蒙古人对大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比派兵打下来的地盘还好控制。
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贸易手段,控制蒙古经济命脉。
当蒙古各部都习惯与大明互市贸易获取各种物资时,首领忽然说:我们入主中原,统一天下吧?
你看会不会有人偷偷将之弄死了!
并不是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有入主中原的雄心壮志,很多北方的游牧民族只想生存下去,战争也是为了争夺资源,生活得好一些。
我已经生活的够好了,凭什么扔掉手里的饭碗,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你去抢别人的饭碗?
打仗是一件充满危险的事情,弄不好就看不到老婆孩子了,谁也不傻,能从打仗中获益的,永远都是少数人,大头兵能有几个靠打仗发达的?
所有的经济手段,前提是大明保持强大的武装力量进行威慑,否则什么经济手段,外交手段,都是扯淡!
老虎肥壮,那是更具威慑力;猪羊肥大,只能是引狼入室!
.......
相比主动归附的和硕特汗国与准格尔汗国,被征服的土默特等蒙古部落,他们就没有这么好的自治权了。
大明直接将河套地区设为归化省,派遣官员,治理地方并驻军守卫,由北军都督府管理,省会归化城,是大明第十六个省。
归化城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环绕北畿重地,是军队汇集之地,背靠科尔沁,左据黄河,垦殖条件好,能满足驻兵粮食供给。
自俺答汗时期,这里便是内外贸易交汇之重镇,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重心,可不能再丢了。
目前的大明领土,不仅超过了明成祖时期的全盛时期,而且已经和后世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相当,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经过三年多的修筑,规模宏大的中华神坛已经完工。
八月初八,朱慈烺率皇室宗族、文武勋贵,亲自祭拜神坛。
正阳门外,通往神坛的主道上,站着两列天武军的军士,他们着装整齐,个个持枪对立,每隔丈许远的距离,还插着一面旗帜,迎风飘扬,一直沿伸到中华神坛。
五世达赖和十几名蒙古首领在太监的指引下,也随往观礼。
中华神坛巍峨高耸,帝王殿,文曲殿、武曲殿、忠烈殿、奇智殿、神医殿,加上位于中间的主殿祈天殿,一共七大神殿。
各殿周围,遍插五彩龙纹旗帜,周围站立着天武军的甲士,东风猎猎,刺刀映着阳光,耀眼夺目。
通往祈天殿的主道两侧御林军列成方阵,肃然圪立,在方阵之间,放置着一排大小不等的火炮,青渗渗的光芒,黑洞洞的炮口,令人不寒而立。
过万人马,除了风吹大旗发出的声响之外,再无其他的声音,整个场面显得肃杀而凝重,气势震慑人心。
使得站在神坛前的蒙古首领们不由自主的屏气闭嘴,保持沉默。
准格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目光在御林军手中的火枪,阵列高台前的火炮上快速扫上几眼。
他缓缓轻呼一口气,正是这等威力可怕的战争利器,让明军横扫天下,平南定北。
准格尔部要是与之为敌,只怕下场比叶尔羌汗国还要凄惨.......
在鸿胪寺官员的带领下,巴图尔等蒙古首领排好队,列于神坛之下。
“皇帝驾到!”
“轰!轰!轰!轰!!”
礼炮轰鸣,震耳欲聋,地动山摇,连神坛似乎都颤抖起来,众蒙古首领不曾防备,有两人站立不稳,被吓得跌坐到地上,惊了一身冷汗。
其中一个蒙古首领对身边的鸿胪寺官员道:“贵国的礼炮真厉害,炮声把我的五脏六腑都震荡了!”
炮声轰鸣过后,紧接着是御林军一排排的鸣枪,一轮九排。
枪声停后,又是鸣炮,周而复始。
现场发射的都是礼枪礼炮,只填充了火药,并未放置子弹和炮弹。
蒙古首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