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柴,或是跟着长辈们编蒲鞋,或是往溪埂上送汤水,总之能干甚的就干甚的,手上不停,心里亦是暖烘烘的。
而小一些的,同花椒香叶一般年纪,甚至于还要再小上一些的小小子小丫头们,放羊赶鸭、撩猫逗狗的虽然到处插不上手,起初也只有到处乱跑瞧热闹的份儿。
只不过也不知道从何时起的,忽的在叔伯们的提醒下,在挑上岸的淤泥里发现了好些个还在活蹦乱跳裹满了黑泥的小鱼虾,还有呆头呆脑躲在泥里装死的河蚌螺蛳。
就像给他们打开了个新世界似的,又惊又喜,俱是高兴的不得了,直接上手去抓,把动或不动的螺蚌鱼虾都捡拾了出来,装在鱼篓或是篓筐里,有的说要拿回家喂鸭喂鹅,有的却是兴兴头头的往秦家送,说是要给大伙儿添个菜。
秦家为人处世素来讲究,开河筑堤,周家湾的四邻八舍男女老少都来帮忙,周遭村落也来了好些个乡邻,自是要管饭的。
秦家的惯俗,既是管饭,桌上自是要能见到荤腥。
一天两顿,不是肉就是鱼。
只有了一遭,秦家人都未说什么,帮厨的妇人们暗自咋舌替秦家肉疼,老舅公点一点人头,还未来得及同秦老爹商量,村里的老人倒是提秦家筹算起来了。
旁的不说,只说这每天半扇猪肉,按着市价,可就得六七钱银子了。
这也未免太不会营生了!
其实庄户人家,大多还是实诚厚道的。
何况如今因着开河筑堤一事儿再看秦家已与之前大不相同,那口风自然也就两样了。
都说秦家如今虽说发达了,可这银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青菜豆腐保平安,已是好东西了。再说临着一方水,后生们只要出些力气工夫,就能从溪里弄来鱼,这就顶好不过的了。
更何况别说桌上还有这些个下了重料有滋有味的荤素菜肴了,光是一天能有两顿干饭吃,不吃菜都能活吞,哪里还用猪羊大肉换着花样来摆宴席。
倒是缩起筷子来了。
又说开河筑堤本就为的他们周家湾,为着积德回向,这都不是乡邻之间的情分,已是本分了,若是秦家还要这样外道,他们哪里还有脸面咽的下这饭菜的。
还有年轻时在崇塘乡绅家里做过帮工的老人,还真心诚意地指点秦老爹,说是秦家如今已经今非昔比,有些规矩也该立起来了。
按着崇塘旧规,长工短工的饮食安排从来是夏秋一日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荤日有的六个人甚至八个人才分一斤肉,一斤鱼也得五个人吃……
可秦老爹自小秉承的祖训家规就是作家需得善待帮工佃户,所以权衡之下,虽然把每天半扇的猪肉改成了两天半扇,却也添了下水猪头,另外就是重鱼重猪油。
炖鱼能有油盐佐料下去,又不思量着废柴,这些个淳朴的乡邻们,倒是比吃炖肉还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