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宋元宝入宫伴读,被折腾了两年后回到国子监,就有同窗问他关于太子的那些传言,宋元宝微笑着回了一句:传言非虚。
自此,赵熙那令人头皮发麻的自律习惯,成为了儒林中人人争相效仿的典范。
然而这么多年下来,能坚持的人少之又少,至少九成的人只有三分热度,有的坚持十天半个月,有的坚持半年,然后就摇头叹息着放弃,还为自己找个理由,说殿下乃是天之骄子,自然非常人可比,他们坚持不下去也正常。
剩下的那一成人,至今还在坚持,至于未来能坚持多久,就只有他们自个儿知道了。
而今日,让他们又钦佩又害怕的那位主儿成了主持殿试的人。
也就是说,今日过后,他们都将成为太子门生。
在这些考生心里,当太子门生,远比当天子门生难得多。
如果是皇上来出题,可能中规中矩一些,答题的时候不至于太紧张,可是太子……
别看他年方十七,从接手政权至今,每次做出的重大决定都能让议政殿内的百官无话可说,那铁血手腕,比起光熹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小年纪这般心性,足以见得是天生的帝王相,这种天才来出题,一般角度都会特别刁钻。
这就是考生们最为忐忑的地方。
众人还沉浸在思绪里,外面突然传来三宝公公的声音,“太子殿下驾到——”
众考生闻言,忙起身出列,齐齐跪地请安。
赵熙今日着正装,一袭杏黄蟒袍,头束紫金冠,足蹬蟠龙靴,脚步缓慢而稳重,行至九龙金椅上坐下,这才垂眸望向底下的三百位考生,语调清淡,“平身。”
“谢殿下!”
随着整齐的谢恩声,考生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没人敢抬头看一眼太子真容。
十七岁,他的气场已经强大到足以令人后背生寒。
赵熙将考生们或冷静或紧张或忐忑的反应尽收眼底,尤其着重看了看宋元宝,对方似乎压根没把这儿当成考场,那一如既往的懒散样子,跟在自己家没什么分别。
赵熙不着痕迹地收回视线,缓缓开口,“近来京中出了一件事,有传言说左军都督府上藏着个九黎族的孩子,那孩子瞳色异于常人,被认定是妖,百姓以为,苏家应当把他交出来火刑祭天以求北疆战事能早日大捷,诸位如何看待此事?”
有一考生站起来,回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且不说这世间本没妖,就算有妖,那只是个三四岁大的孩子,若是一把火烧了他祭天,那么人类与妖又有何分别?”
赵熙将目光转向许登科,“你是这一届的会试榜首,对此有何看法?”
许登科起身道:“回殿下,学生以为根源不在于妖神上,而在于楚国文化与九黎族文化的融合上出了问题。”
赵熙眉梢微挑,又问旁边的宋元宝,“你呢?”
宋元宝站起身,“回殿下,臣附议许先生的说法。”
赵熙满意地勾了勾唇角,让三人坐下,这才道:“没错,苏家之所以会有‘妖’,不在于真的出了妖,而在于楚国百姓不够了解九黎族文化,这正是今日我要给诸位出的考题,如何快速有效的融合两国文化。”
考题一出,有大半的考生懵了。
这段日子的时政热点无非两桩,一桩是北疆战事,另一桩便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九黎族妖怪”,进场之前,考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块猜过题目,想着不是边境战事就是让他们解决“妖”的问题,然而谁都没想到,太子会通过“妖”,牵引出两国文化的融合,并以此来作为今年殿试的考题。
难,太难了!
在座所有人,谁都知道自从西岳被灭,楚国百姓至今都没办法接受九黎族,没办法接受他们信仰鬼的习俗。
这是个敏感话题。
在楚国百姓一致排斥九黎族的前提下来写这篇文章,稍有不慎就能变成全民公敌自毁前程。
研好墨,考生们暗暗叫苦,迟迟不敢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