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与初成的大罗金仙战斗。这种人,寥寥无几,一只巴掌都数得过来,绝对是诸天万界最顶尖的天骄,而杜玄终于踏足其中。
当然,这只是杜玄五年太子生涯的两大收获之一,另外一个大收获,就是生死簿碎片了。地位的提升,权柄的扩大,杜玄收集生死簿碎片自然是更加的容易了一些。虽然,他在水元宫没法像是在青华水府那样强制性的收缴,但是,通过一些亲近实力,高价兑换还是没问题的。
这些生死簿碎片足有两千余片,这还是黄泉大神等人刻意阻挠的结果,不然还会更多。不过,这些生死簿碎片,杜玄并没有吞噬融合。不是他不想,而是洞阴大帝让他等到晋升大罗金仙之后再行融合,那样不但能够迅速稳固大罗境界,而且也不会造成太多的浪费。
像之前,其实杜玄在吞噬融合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的浪费。终归,生死簿乃是天道神器,大罗本质,唯有同样的大罗境界才能彻底掌控,利用。对此,杜玄自然是从善如流。
这一日,正值一月一度的大朝,杜玄却是穿上了太子袍服,也行上朝听政。他这个太子,虽然仍旧没有正式管什么具体事儿,但听政之权,建议之权却都有。以前大朝,他也没有落下过一次。只不过,他从来不发表意见,就是偶尔被洞阴大帝询问,也只是选择一位重臣的意见支持,没有说出什么特立独行的建议来。
不是杜玄不想要真正参与进去,而是他知道,时机还不合适。因为那些都是水道之中的正常之事儿,改或不改,都区别不大,对于她来说,参与进去,成了立不下多少功劳,有的是曹司在操持具体事物,而若是出了问题,却是不免为人所看轻。
就在杜玄以为,这一次大朝他又是一次看戏,走过场之时,黄泉大神却是少有的直接开口上奏。
“陛下,昨天传来消息,青华地府与九华地府都已经梳理好一切,做好了准备,随时都可以与后土地府重新融合。后土娘娘虽然尚未颁布旨意,但想来也不会太久,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水府体系,应当先行。如此,既彰显我水道在地府之中的独特地位,又能够稳固另外两家地府情况,免得有个别宵小,做出什么不妥的举动来。虽然说,翻不出什么大浪来,但是真个搅扰起了风波,也是麻烦,丢我地府的脸。”
“没错,若说别的事情我水府不宜与冥府争先,但这件事儿不同,地府三分,但我水道却依旧统一,这件事儿,由我们先来,合情合理,而且也最为顺畅,水道渠成。”
“我也赞成,征讨无尽之渊,由冥府主导我们没意见,所以错过了立功的机会,但这一次,我们决不能错失。再者,这也是彰显我水府独立本质的机会。我们虽然扎根地府,与地府合作,但我们并非臣属,行事自由,并非一定需要后土娘娘的命令。这些年,某些小人言论不绝于耳,我觉得也是该止一止了!”
……
眨眼之间,便是一片附和之声。杜玄却是能够看出,除了最开始的一些人属于黄泉大神嫡系之外,剩下的都是出于公心。
听得这个,杜玄也精神了许多,他觉得,这一次事件,也许就是自家真正插手水元宫,开始继承之路的一个良好契机。
“元宰怎么看呢?”洞阴大帝没有就此应下,而是将目光投注向了元宰后稷。
就像是杜玄当年在青华水府,一直很倚重丞相袁无终一样,洞阴大帝也是全盘信任后稷,将一应权柄都托付给了他,由他处理庶务。除非是有大事,不然洞阴大帝完全就不插手。
元宰后稷却是一个老成持重之人,他躬身一礼后,却是直接摇头道,“我觉得不妥,我水府固然是独立体系,但终归冥河、黄泉都扎根地府,再者,我们这么多年合作都很愉快,没有出什么问题,这样行事,容易引起摩擦,我觉得不好。”
“元宰,相忍为公,这么多年,合作愉快,是因为我水府更多的相让相忍,但是,我们却不能一直退让,那边儿也得有所表示。我相信,后土娘娘是能够理解的!”黄泉大神闻此,毫不客气,直接上阵。
“大神,后土娘娘固然会理解,但下面的人可就未必了。地府从来未曾干涉过我水府内务,我们又何必为一点儿虚名,平白扰乱了现在的大好形势呢?”后稷虽然实力远不如黄泉大神,但执掌大权多年,为水府第一重臣,自然不会畏怯于他。
“这是一点儿虚名吗?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你作为元宰,不是不出事就合格,而是不能为水府创造利益,就是失职!”黄泉大神毫不客气,这一刻,仿佛一个坚定的水府鹰派忠臣。
“贤弟慎言,元宰之功,更甚你我!”这时洞阴大帝却是插了一句。听得这个,黄泉大神却是重新恢复平静,回到了班次。
“你们呢,也都说说!”洞阴大帝又将目光转向巫支祁、霸下等大罗重臣。
“地府重归一统,必然会越来越强势,现在彰显我们的独立,我觉得合适。就是有点儿摩擦,也是好事儿,很容易解决。”巫支祁先开口。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儿!”霸下却是眼皮眯缝着,好似没睡醒的样子。
“我也赞成水府先行。女娲娘娘,后土娘娘,陛下,三家联盟成三元体系,力抗道佛诸教,我们是最弱势的一方,蛰伏太过,肯定就被人轻视,容易成为外界打击的焦点,适当显威是必要的。”应龙紧接着开口。
“我也赞成!”亚相冰夷开口。
“关系是需要维护的,我觉得就是要先行出手,最好也由陛下和后土娘娘沟通一下为好!”大司刑大业道。
“沟通了还有什么意义,内部矛盾,也是需要只当宣泄的,我觉得现在就是合适时机!”相柳开口反驳。
八位大罗重臣,各自表达意见,形势完全一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