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俩在干嘛。”
“去年……去年我们这个时候还不认识呢!”
“对,瞧这一年发生了多少事,继续吧!”
林冬雪接着放幻灯片,15年、16年、17年、18年,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个凶手就像圣诞老人一样敬业,七夕这一天一定会用相同的手法杀害一个少女,她们的年龄、身高、体重非常接近,几乎就是一个类型。
林冬雪说:“去年局长说无论如何要抓住这个凶手,我们在七夕之前就开始各处布防,投入了大量警力,还请来了一位犯罪心理学家。这位专家对凶手的画像是25~35岁间的男性,有稳定的工作和家庭,有洁癖,可能有一两个幼稚的爱好,他曾经遭到过伴侣的背叛,七夕对他来说是痛苦的一天,他的现任配偶从事的可能是服务业工作……你觉得说得靠谱吗?”
“基本上是靠谱的,死者平均年龄在23、24岁左右,凶手选择这一特定对象,说明他在这个年龄段受过感情上的创伤,这段经历令他的心理年龄低于同龄人,杀人的方式有一种埋葬的意味在里面,他总是把死者收拾得很干净漂亮,这很有可能是一种补偿心理,他对这个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感情复杂,所以应该是情感上的纠纷。这个人的杀人周期又长又规律,说明平时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七夕这一天可以出来杀人,说明这一天他是自由的,这位专家得出他的配偶从事服务业倒也说得过去,这天晚上服务业是很忙的。”作完长长一段分析后,陈实托着下巴,“只是……”
“只是什么?”
“这只是常规的心理画像,如果这几起案子不是同一个人做的,这套就说不通,或者凶手是个女人,虽然概率不大也是有可能的。”
“这显然是一个人做的吧?”林冬雪说。
陈实盯着照片发呆,许久才说:“近乎刻板的仪式感,凶手并不想留下多余的信息,只是不断地重复一个命案,他在复制同一个命案。就拿那串数字来说,如果凶手真要给警方设下一道谜题,他应该会在不同的死者身上留下不同的数字,让我们去发现这其中的规律,这才是正常剧情吧?可是这个凶手六年里就像签名一样写下相同的数字,仿佛在嘲笑我们解不开一样,如果这数字是他的杀人签名,未免太没有美感,我想象不到他写下数字的时候能收获什么犯罪快感,也想象不到一直重复一个案子的凶手,究竟能获得什么快感呢?”
林冬雪猜测道:“也许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每年到了七夕就出去寻找猎物,像完成任务一样精确地完成一次命案。”
“是,人的性格千差万变,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可是这案子既然已经查了那么多年,我想你们能查的应该都查了。”
“理解万岁!”林冬雪苦笑,“是啊,能查的全部都查了,绞尽脑汁、废寝忘食,一点线索也没有,我们二队现在集体得了七夕恐惧症,只要一到这个节日,就好像要脱层皮似的……所以想听听陈大神探有什么奇思妙想。”
“嗯,我想看看最早的那宗案子。”
“好!”
林冬雪去打开灯,把一份卷宗交到陈实手上,他浏览了一下,死者人际关系很简单,身边经常联系的只有三两个人,而且警方已经排除了他们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