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军在河内完成集结之后,司马师请缨担任先锋,司马懿准之,拨了三万步骑给司马师,以陈骞为副将,钟会为长史,克日进军,直取石门关。
石门关是河内进入并州的唯一咽喉要道,能不能打开进军并州的大门,此役便极为的关键,司马懿为了锻炼和培养司马师,特意地让他单独领军来打头阵,可见司马懿之用心良苦。
司马懿年近七旬,马上就要到古稀之年了,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纪,司马懿自己也觉得时日无多。
但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尤其是政变成功之后,司马懿成为了把持朝政的权臣,虽然风光无限,但司马懿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因为他清楚,所谓的权臣,其实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董卓的路,身死族灭,死无葬身之地,另一条就是曹操的路,谋权篡位,改朝换代。
除此之外,真的没有第三路可走,所谓的功成身退,归隐山林,根本就不可能,权臣一旦交出权力,那接下来就是反对者的疯狂反扑和杀戮,司马家的子孙无一可以幸免。
所以走上了权臣之路,那就注定是无法再回头的,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就算司马懿不在了,司马家的子孙也会承继大业,顽强地继续走下去。
随着司马懿年事渐高,他更加地担忧在他亡故之后,司马家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如果没有一个头脑敏锐手腕刚硬晓畅军事的继承人的话,司马懿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些后辈儿孙会走多远。
所以培养接班人,成为司马懿竭力要办好的一件大事,淮南之战和汉中之战,司马懿分别让司马师和司马昭参与战事,希望借机考察一下这两个儿子的领军能力。
虽然说司马师和司马昭表现都不错,但风头却完全让曹亮给盖过去了,也就是说曹亮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完爆司马师和司马昭。
这恐怕不是司马懿最想看到的,如今曹亮割据并州,司马师请求挂帅出征讨伐之,司马懿没有同意,不是说司马懿不希望司马师有单独领军的机会,而是他清楚,司马师不可能是曹亮的对手。
曹亮这样的对手,必须要由司马懿亲自来剪除掉,而且是必须要剪除掉,如果在司马懿的有生之年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很可能会带给后辈儿孙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司马师当不了主将,当一个先锋还是足够资格的,而且这也是司马懿最希望看到的,毕竟司马师终究是要承继大业的,司马懿所要做的,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而对于司马师来说,他更加想迫切地证明自己,淮南之战留给他的遗憾与痛苦,时刻地吞噬着他的心灵,这些年他担任中护军,虽然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中护军毕竟不是打仗的,他极其渴望领军征战沙场,把曾经丢失掉的东西,在战场上重新找回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