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正阳的这个观点初一看,大家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从感性角度来说,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有机场、有高铁、有地铁,那基本上就会认为自己所处的城市起码是二线城市了,这就是一个鄙视链的心态因素。
而人都是从众的,一旦大家形成了某个城市是某线城市的排名第一,或者已经踏入某线城市,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在心理上抬高,你不承认也不行,因为人家老百姓认这个啊。
“正阳,我们知道地铁对于汉都来说是迟早的事情,也是必然要建的,但是关键在于时间节点。”吕宗平很难得的迟疑了一下,“我看你们的规划,这一块摊子铺得很开,铺得很大,像文教健康科研核心区这一块一下子铺开来,上百平方公里,哪怕是未来几年的考虑,投入相当惊人,而且从人口和产业协调角度来说,不可避免的会吸引到城区内其他区域的人口向这一区域的迁移,那么肯定会对你刚才提到的规划地铁沿线交通压力带来缓解吧?”
吕宗平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说如果东南片区一下子推进开发,从目前商品房建设规模来看,未来几年里主城区人口肯定会有一部分会搬迁到这边,那么地铁需求的紧迫度还有那么大么?是不是可以考虑缓两年?
毕竟这一区域的开发的先期投入肯定会相当大,而这个城市规划方案一旦确定,市委市政府肯定要全力以赴去推动,这对于财政来说,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了,吕宗平作为市长,他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市长,我和沙秘书长就这个问题也考虑过,我们觉得有两个因素要考虑进来。”冷清秋再度上阵。
现在基本上形成了茅吕二人提问,沙冷二人轮番上阵回答的感觉,这样也挺好,相互补缺,没说到的另外一个人立即补上。
“你说。”吕宗平点头。
“第一个就是我们判断,未来汉都市的城市化进程会很快,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主城区特别是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增长会非常快,所以即便是有部分人口分流到我们目前正在推动打造区域,但是可能还是无法抵消增长的人口。”
冷清秋很有条不紊的分析着:“第二个就是我们认为主城区人口增长其实是一件好事情,能够在主城区留下来购房入户或者就业生活的人口群体我们认为都是具备一定生存技能的人群,所以地铁开通会大大促进我们城市化进程,对于整个城市经济的提速也是一件好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地铁尽早建设开通,对于我们汉都市城市经济发展是有着强有力促进作用的。”
茅向东和吕宗平大致明白现在沙冷二人是基本上形成了一致意见,这倒是他们有些意外的。
沙正阳很有想法,而冷清秋也是一个有主见的角色,所以茅吕二人都觉得恐怕这一轮城市综合规划恐怕还有得拉锯战。
他们没想到刘胤伯病倒之后这项工作由刘胤伯——沙正阳变成沙正阳——冷清秋来主导之后,这项工作看起来不但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效率还提高了,这二人如此之快就在原本还很有争议的一些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进而推动起来也更加快速有力。
汉都市目前的全市人口不到900万,主城区人口300万不到,其中非农人口大概在160万左右,主城区城市化在53%左右,如果加上未来已经列入近中期城市化进程的华阳、驿城、西都、碑堰和远期列入的银台来考虑,那么整体城市化率还不到30%,可以说城市化率还相当低。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五到十年甚至十五年间,每年的城市化都会有推动30万左右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这还是没有计算非汉都市范围内的外来人口进入汉都市,和进入汉都市区居住生活实质上已经变为城镇居民但户籍仍然属于农业人口的居民。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未来汉都市的必经之路,而且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之后,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重,这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发展路径。
而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固然能够带动大量就业,但是引领整个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以数字产业为亮点的新兴产业才是主要动力。
这个情况沙正阳是和茅吕二人谈过的,只不过这才是2000年,谈得太深也没有人会信,也会引来不必要的质疑,所以沙正阳也只能略微模糊的展望一下。
好在茅吕二人在这些方面经常被沙正阳潜移默化的“进言”所“感染”,加上他们本身的见识也不俗,所以还是大略接受了沙正阳的很多观点和看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