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和期门军则是由原本的羽林、虎贲分拨出来的,算是直接就有本身的战力,一个交给袁家,算是士人那边的交代,一个交到宦官那边。
至于另外四队则是全新建制,需要自己去挑选士卒训练等等,所以安排名将过来。毕竟是复活过的人,基础对汉室的忠诚度还在,更何况在皇宫大内,相互牵制,也很难出什么花样。
另一方面,这个基础建制训练出来,也不仅仅是拱卫天子,拉出去作为骨架子再填上一堆的乡勇,弄个万余的精锐轻而易举。
当年皇甫嵩拉着北军五校也不过数千人马,跑到三河招募一批乡勇填进去,分分钟就成了和‘百万’黄巾对抗的精锐。
毕竟,带兵这个东西,有精锐老兵的骨架子安排到军队的每个‘队伍’里面,做队率带着新兵不崩溃就行,等到厮杀了几次,新兵也就学会该怎么在战场上保命了。
所以说,哪怕是你云台名将,对于这种安排也没啥好说的,不服气?还是做这个侍卫队长不满?你特么不服去和卫青、霍去病说啊,人家拉着羽林就能出去怼匈奴,你做不到你哔哔啥?
下面说北军,?北军中候,掌监北军五营,秩六百石。五营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统宿卫兵。五校尉秩均为比二千石,用品秩低的官监察高官,汉及汉后各代,常有其例。
当然,现在恢复武帝时期的八校规模,扩张和其他比起来倒比较正常了。
即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
中垒校尉本为中尉的属官,武帝时从中尉下分出而升为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专掌位于长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安西北郊的宣曲胡骑;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两汉时的诸校尉都以戍卫京师为主要职责,东汉时五校尉多由宗室担任,兼任宿卫宫廷的任务。
校尉本身主要是宗室担任,而这次选拔的则是秩千石的军司马之类的官职,负责训练等事务,也就是前面说的靠演武来选拔人才。
中垒司马尚师徒
屯骑司马高顺
步兵司马袁朗
越骑司马徐京
长水司马马勥、马劲
胡骑司马滕戣、滕戡
射声司马史文恭
虎贲司马杜壆
这一批毕竟不是主将,倒是没啥大不了的。一方面就是豫州算是平民的‘纪山五虎’等人不甘寂寞,还是跑出来报效国家了。
另一方面,树大根深的袁家、杨家等不屑于此,鲍鸿和董卓倒是都甩了个人过来。
对于史文恭,那没啥好说的,毕竟射杀了晁盖,去射声做军司马或者类似教头之类也算是他教师的本职,不过这个属于朝廷编制,当然又完全不一样了。不过,原著之中史文恭倒是没和纪山五虎接触过,这次算是同事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发展。
反倒是新设立的西园八校尉,整体情况和历史上并没有太大的出入。至于更下层的官员,也有很多平民、寒门出身,也算是一次比较大的革新。不过,在这个时候,世家大族也不能明目张胆的阻挠这个事情,毕竟说一句危急存亡也不为过,其中政治博弈不去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