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还是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浪费。
虽然某个书院在某个区域内会稍微强一些,但是强的也是有限的,有时候也会因为经费的问题去红脖子。
这么高科技的东西,李元吉并不准备让大臣们参与进来,因为有些道理,他们现在是不明白的。
专业的划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并不是说大家抽签子,抽到哪个就要哪个,这不现实。
李元吉拿来了纸和笔,默默的将这十个科目记了下来,然后又取出一张新的纸,上面分别写上了五个地区的名字。
长安,洛州,镇北,扬州,广州。
有些专业是可以重复的,比如说医科,但重复也是有限度的,也是根据情况的,而在李元吉的规划中,除了洛州以外,其他四个地区都有医科。
比如说教育,五个地方都有。
“长安书院以后只有经济,政治,理科,医科,法学,教育这六类。”
“洛州书院只有农业种植类,工业,化学,教育,地理这五类。”
“镇北书院只有农业种植牧业类,教育,经济,地理,医科这五类。”
“扬州书院只有理科,教育,经济,医科,农业渔业类这五类。”
“广州书院只有工业船舶类,经济,农业,医科,教育,地理这六类。”
李元吉将最新的分配说了出来,将原本四个书院四十个总类,缩减成了五个书院二十七个总类。
直接缩减了将近一半,均摊一下的话,就是直接砍掉了一半。
说砍掉可能有些不太合适,而是应该被称之为资源的整合。
“这……”大臣们纷纷懵逼了,听不懂啊,搞不懂啊。
陛下这是想干啥啊?不是说好的拆分重组了吗?就这么个拆分法?
“陛下可是想让意在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到专业所在的学院就读,这个方法倒是可行。”房玄龄暗暗的点着头,大声的说着。
他马马虎虎的算是懂了李元吉的意思。
学政治,这个基本上都是要进入官场的,不然学政治干啥?以前这些学生可以在四大书院学习,但是以后,抱歉,只能来长安书院学习。
而所有政治类的教员,也都会集中在长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是有好处的,大家都是精锐,聚在一起多进行一些学术方面的探讨,还是很有帮助的。
教育类培养出来的基本就是各级教员,也有直接进入官府分管教育部门的,这个每个书院都设立一个也没什么问题。
医科为毛单独落下了洛州?是因为长安与洛州距离太近了吗?但是再近那也是近千里的距离啊。
其他的,房玄龄也彻底搞不懂了。
但是他明白这些大道理,一是如此一来,资源便进行了整合,即便分散了一些,但整体而言,还是加强了每一个类别的综合实力,第二个则是让学生更乱了,跑的更远了,学生籍贯更复杂了。
有好有坏,倒是挺符合李元吉的思路的。
而如此一来,一个问题出现了。
他们之前所给出的理由,现在都不能成为借口了,因为人是固定的,你只能去那里。
工业类的除了船舶类全部集中到洛州,船舶类则是全部集中到广州。
理科一分为二,一部在长安,一部在扬州,化学则全部聚集在洛州。
如此一来,五大书院的特色也就很明显了。
长安书院的特色为经济,政治,法学这三类,理科稍次,另外两个是陪读的。
洛州书院的特色为农业种植,工业,化学这三类,其他两个陪读的。
镇北书院则是农业种植牧业,经济这两类,其他三个陪读。
扬州书院则是理科,农业渔业,经济这三类。
广州书院则是工业船舶类,农业,经济这三类。
刨除掉共同科目,总结一下就是长安书院是经济政治类,洛州书院是农工化类,镇北书院是农经类,扬州则是理农经类,广州书院则是船舶农经类。
这些共同科目也不是脑子一热就设立的,三个同样拥有农业类科目的学院,其实所研究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土质,气候,这些都是原因。
在总结一下就是一句话,四个字,因地制宜!
将原本没什么特色的四大书院,改制成五个具备各自特色的书院,让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内可以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五大书院想互不干涉,集中所有的力量,在各自的行业内做出最大的贡献。
简单点说,这跟军校没什么区别,就是把全军最优秀的人集中在这里进行培训,然后放出去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