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风啸马鸣,一片肃杀。
双方的大军,列阵相对,放眼望去,大军连绵起伏,旗如密林,一直延伸到大地远处的尽头。
罗马帝国方面的大军,以及汉军大军,终于形成了一个大军决战的局面。
这个是必然的结果。
从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下令让其大军收缩,步步为营的推进时候开始,就注定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汉军方面,不可能再让罗马帝国大军再向土耳其海峡方向转移了。必须要将他们消灭在土耳其境内。
所以,赵云与太史慈等汉军大将率大军赶到之后,各路汉军的骑军军团,也都停止了对帝国联军的袭扰,而是集结到了一起,列阵于罗马帝国大军的退路之上。
战鼓起,号角扬,战争一触即发。
这个时候,双方终于有了一次在战场上的直接对话。
说起来,或者会感到不可思议。
汉军自从经南洋、缅甸到贵霜帝国,再到安息帝国,到现在的属于罗马帝国所统治的土耳其地区。这汉军与西方帝国的帝国军马、部族军马甚至是一些势力的军马一共都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的战斗。可是,这基本上都是双方一碰面,战斗就打响,极少会在战前有什么的二话的。
有时候,或者会对这样的情况感到有点很无厘头,又或者是说很无理由。
想想,汉军在大汉,以前还是群雄割据时期,这个诸侯之间发生战争的时候。其实一般都会有一个战前的运作,或者说是准备。临战时,也不是说一见到就开片,总会互相有话说,互相从话语……其实就是从道义上口争舌斗一翻,那时候,你有你的道理,我亦有我的理由,反正谁也说不服谁,甚至互相一通嗅骂,骂完了,不服就来战。先是双方的武将,先来斗上一斗,来一下大战前的预热,调动一下气氛。斗得差不多了,双方的军马才会冲锋撕杀,杀得一个你死我活。
可是,汉军远征,却跟在大汉本土上的战争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军所过之处,基本上不会对那些地方的异国异族人多说什么,反正就是先干了再说。
尤其是现在,汉军对安息帝国用兵,以及现在对罗马帝国用兵,就似是糊里糊涂的就开打了。一直来,双方似乎都没有如何正式对话过,尤其是在战场上。
按说,在大汉期间,不,应该说,在很久以前,夏商周时期。华夏其实就已经有了一些这样的传统。
比如说,什么的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还有什么的两国交战先宣战什么的。
反正,看上去,规矩似乎挺多的。
如今的大汉,似乎并不奉行那一套了,就是那么说来就来,说打就打。一直来,似乎都并没有什么的外交交涉,没有派出什么的使者与要攻打的帝国对话,也没有对他们正式宣战。
看来,大汉如此,似乎很不地道,很野蛮,很没道理。
这个似乎也没错,战争嘛,一般情况之下,在打起之前,多少都要营造一点气氛,起码要给自己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要让自己站在道理道义的立场上。以此自持为王者之师,正义之师。
好比后世,小日帝国,战华夏东三省,打上海,发起泸沟桥事变。他们也总会要找一些借口开战,哪怕那些借口站不住脚,也极为可笑。
这些,其实就是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的表现。
刘易没有那么的虚伪。丫的打就打了,咱就是想要占你土地,抢你钱粮,占你女人,这又如何?
不服就来战!就是这么的简单。
当然,如果有一些顺手而为,勉勉强强也能让自己方面占了一些道理道义的时候,汉军自然也会顺手为之。
毕竟,既然打击到敌人,又能让自己占据了大义道理,那么自然就是最好。
所以说,现在表面上看来,汉军就这么一路打到了罗马帝国的土耳其地区,表面看汉军,就是彻彻底底的侵略者。可是,实际上,汉军从一开始到现在,真正跟西方帝国方面对话,其实也一样是可以理直气壮的。
比如现在。
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看到汉军的大军陆续赶来,将他们的大军去路完全封死了,再按他们步步为营行军的方法,已经不可能再向前突进了。想要再向进撤到土耳其海峡,就必须要正面面对汉军,要跟汉军正面打一场,胜,则可以安然率着余下的帝国军马回到罗马帝国,败则成仁,全军覆灭。
他心底,没有一点胜算,但是他真的很不甘心。所以,在开战之前,他想跟汉军方面的最高统将对话。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其实希望可以和平解决。
尽管这个可能性不大,但他也想尽自己的最后一个努力。
不过,战争都打到了这个份上了。或者说,现在他们罗马帝国是不利的一方,所以,他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阵前的对话,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对于罗马帝国方面要求阵前对话,汉军的军将倒也有点突兀。因为,他们其实很少碰到这样的情况。事实上,汉军军将也觉得更这些西方人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语言不通嘛,许多时候自己想跟他们对话,也说不通。
但汉军方面,肯定也不会怕了这样的对话。
由赵云、太史慈、张辽等数员大将,代表大汉帝国,上前去跟罗马帝国方面对话。
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亦带着他现下军中的十数个大将,缓缓的策骑上前,一直到了双方约定的,两军阵中的一个小坡的上面。
“本人是当今罗马帝国皇帝的王弟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请问,各位大汉的将军是?现身居大汉何职?”
双方站定,相隔十多步,互相打量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