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开发东西伯利亚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cript>

    </div>

    这样一条难得一见的空中航线,把俄罗斯人从新西伯利亚,直接运送到乌鲁木齐,再从新疆运送到了中国内地,未来的3-4个月之中,这样的运输一直都会继续,整个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一共有超过1100万人口,哪怕是中国不把他们的全部都移民中国国内,最少也会移民9成,以上,补充中国的人力缺口的。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可是地盘也广大,原来近5亿的人口,因为一个兰芳,就划出去了数千万的人口,加上德国,德国目前的策略,是把占领区的人口搬空,然后把工厂和农业交给中国,虽然中国提升了机械化的水平,使用的人力不可能有之前那么多,可是陆陆续续,中国向德国输出的人口,也高达1700万,这些都是精锐的成年壮劳力,而不是德国送回来的鱼龙混杂的,除了15岁以下的儿童不算数之外,剩下的都算上了。

    这样算来,双方的壮年劳力基本上差不多的,可是对于中国来说,哪怕是数量很少的中层,甚至是更少的高层人口,这才是重点,中国起步太晚,7年的时间,杨元钊只能给中国打了一个底子,中高级人才有,可是相对于总量来说太少了,甚至在某些程度之下,他不得不拔苗助长,用技工培训,培训了合格的技工来过度,要想大批合格的中高级人才出现,可能最少要5年,甚至是10年的时间。这些来自国外的劳工,就是合理的补充。

    在成为战俘一无所有的前提下。甚至连自由都不受保护,在中国这个不得不待下来的城市。一份不错的工作跟苦力之间,谁都知道怎么选择,先不提薪水问题,只是一个地位问题,让一个大学教授去教书,跟让一个大学教授去板砖,在只有这么两个选择之下,用脚趾头都知道会怎么选。

    俄罗斯西比利亚这边,移民的素质当然比不上欧洲复地的移民。可是战斗民族一般比较健壮,用来做苦力就是最好的。在俄罗斯,这一场移民大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在东西伯利亚,伴随着海参崴之战的落幕,一场基于东西伯利亚的大开发,正在进行着,本身。在铁路修建的时候,一大批农业机器,就已经运到了东西伯利亚,先在。再开垦荒地,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太可能完成的私情了。甚至已经是五六月份了,好在。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棉花的种植,在西伯利亚种棉花,虽然不太合适,在这个没有别的选择的时候,还算不错。

    此时整个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相当的庞大了,整个西北,从内蒙,外蒙,到青海新疆,整个高纬度地区,都成为了棉花种植的地盘,在新疆青海这种常规的作物,产量相当的低。已经无法满足需要的地方,棉花甚至成为了主要的产物的。

    拿下了东南亚这个富庶的粮仓之后,粮食问题再也不能成为困扰中国的最大的问题了,一些贫瘠的耕地,可以有选择退耕或者休耕,这中间,后世的棉花产地,就成为退而不休的存在,一年只种一季棉花,剩下的,可以用增加土壤肥力的植物或者牧草之类,最大限度的保持可持续性。

    棉花是一种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经济作物,也是工业化之后,各工业国家,向落后的,不发达国家,输送的商品之一,衣食住行,这是人的必需品,特别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是无法回避。

    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口,甚至是更加发达,强大的购买力,让棉花的缺口仿佛是无底洞一样,越来越强大了,原来老百姓,只有几件衣服,现在富裕起来的民众,开始追求更多,更加丰富多彩的衣服,这个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棉花,只是内需市场,就足以支撑庞大的种植。

    东西伯利亚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地处高寒带,可是自然资源不错,在夏天,水浇地幅度不少,在经过了简单测绘和合并,把一批传统的农田给结合起来,形成了大规模的农场,种棉花有些浪费了,只不过此时此刻,又到哪里找合适的粮食,除非是再等几个月,种成秋粮,可西伯利亚相对寒冷的冬天,让秋粮的种植有些困难,种棉花虽然稍稍迟了一点,可是种植的不是种子,而是农业研究所大量培养的棉株的剩余的,都已经有了1-2个月的温室大棚的生长了,最多3个月就可以采摘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