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海视察,也都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人心隔肚皮,政治上面,从来都不是清正廉明的,对于政治家来说,只要利益足够吸引人,他可以的抛开一切,连已经签署的条约都可以撕毁,更何况在自己的一个地盘,干掉一个影响力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心腹大患的对手的。
故而无论正式非正式的情况之下,杨元钊都不会走到北洋和革命党实力集中的区域,更别说他们的首都北京和南京,无独有偶,袁世凯和孙中山也是同样,三个中国最强大的势力,几乎都主动的避开进入到对方的势力范围之中。
现在,这个平衡被打破了,袁世凯的这一个的举措,似乎是代表着某种态度,某种妥协和投向的态度。
袁世凯既然已经做出了这么艰难的决定,那么接下来,就再也没有犹豫了,中国的铁路已经非常的便捷了的,特别是北京这么一个大城市。这是连接整个华北和东北的重要节点,而从北京到包头,也是脱胎于中国自行研制,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么多年了。通过一系列的改造,铁路那是哪个铁路,甚至连轨迹都没有很大的变化,可是内在的,就截然不同。
从北京到包头,铁路的总距离不过是700多公里,在平均时速达到120公里以上的情况之下,不过是五六个小时的车程,袁世凯也知道。他只是做通了手下的大将的工作的,底下的人员,还没有来的及沟通,仅仅是大将之中,也有认可的,有不认可的,这种时候,大张旗鼓。只能够说是打草惊蛇的,反而不利于接下来进程。
在袁世凯看来。在西北还没有明确反应,甚至面见到西北高层之前,事情做太早也不好,好在,整个北洋,被他经营的可以说是密不透风的。通过手下秘密安排,悄无声息之中,已经离开了北京,登上了前往包头的列车,而随着他一起出行。则包括了北洋绝大多数军方高层,段祺瑞,王士祯,段祺瑞,徐树铮,吴佩孚,孙传芳等,可以说整个北洋的精华力量,一大半,都跟随着袁世凯出行。
这么的动作,可以说是惊人的,这么一大批高级军官,离开的北京,短时间,或许按照袁世凯等的安排,不会泄露,一旦时间久了,必然会产生影响。
可袁世凯还是这么做了,多年担任北洋大臣,他有这个信心,管理好手下的部队,最关键的是,袁世凯对于西北有信心,就西北表现出来的实力,通过阅兵已经尽显无疑了,即便北洋发生一些变故,西北也可以在他的帮助下,把这些乱流给清理干净。
袁世凯有这样的自信,同样西北也有这个自信,西北方面,杨元钊得到了袁世凯来到包头的消息之后,诧异之中,带着高兴,袁世凯的到来,代表着某种态度,再结合一下他所携带的热暖,只要这部分人倒向了西北的话,加上西北暗中控制的力量,解决剩下的亲日派北洋军官,基本上不成问题,可以说,只要袁世凯行动,北洋那边大局已定的,只是在于付出的代价多少。只是西北就可以彻底的压倒北洋,更何况,还有占据着北洋大部分势力的袁世凯系的帮忙。
对于这个曾经在历史上,推翻了满清,成为中国第一个大总统的人物,杨元钊还是比较佩服,对于跟他的会面,既是充满了期待,充满了警惕的,这是一个枭雄,无论是在朝鲜,还是在李鸿章后的北洋,袁世凯都可以称之为一个人物,历史上对他评价不高,无论是朝鲜,还是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可是这样一个评价不高,甚至是负面评价的人物,却一步步的走到了中国的最高层,第一个大总统,甚至复辟成为了皇帝。
历史会评价袁世凯的功过得失,因为西北和杨元钊的出现,袁世凯没有走过后世历史上面的哪一步,到现在依然是中国的三大势力之一,北洋的实际领导和统率。在20世纪初,在中国恰逢3000年大变革的这个时代,袁世凯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存在,无论是朱而典,斐格,还是其他的一些外交使节,基本上谈中国问题的时候,只跟袁世凯一个人来谈,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的力量。
袁世凯来包头,这中间的意味,不用多说就知道,加上杨度之前叙述,不难把握到袁世凯的态度,西北经过2年的累积之后,在各方面已经做好准备,随时有可能统一整个中国,是时候结束所有的不稳定因素,把中国置于一个声音之下,可是目标是有的,要怎么做,怎么来入手,这是困扰西北的一个巨大的问题,而现在,一个契机和条件,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袁世凯服软了,如何利用好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