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钢铁时代》更多支持!
第二师接手库伦之后,用了一周的时间稳定了库伦之后,把库伦交给了警备部队和第四师,收复库伦之战,进行的相当的顺利,可是想接下来俄罗斯的动作和买卖城之战,略微的有些不按计划走了,临时抽调第四师和第五师,会替代二师和三师。交接了之后的二师匆匆的北上,同时北上的,还有第三师,第一军接近6万5000人,第一次集中到了蒙古的北部,这作为西北第一次调集的力量。
与之相对的,则是俄军的21万人,当然了,现在只剩下19万人了,3倍的数目,加上买卖城一线,距离包头的核心区域还是太过遥远,真的拿下恰克图,双方的战争,会进一步的升级,那样的话,不符合包头对这一战的计划,所以从买卖城的战斗打起的时候,参谋部关于这一战的推演,从未停息过。
第一师老老实实的构筑阵地,不但构筑自身的,还向后延伸,第一军6万多人,不可能只是集中到一个高地,那样只是作死,只要炮火能够覆盖,密集的人群会成为死靶子。
不同于冷兵器时代,大军驻扎在一起,安全且防护力强,热兵器时代,每一个部分士兵,都需要足够的面积来展开,目前一师的阵地,大概是3公里宽。9公里长,27平方公里左右。相对而言比较密集,而未来二师和三师都上来的话。就需要在一片较大的范围之中,甚至每个师跟每个师之间,都会相隔相对较大的地方,差不多就是400平方公里的样子,这样几乎扼守住蒙古和俄罗斯边界的大部分战略要地。
在开战之后的第21天,俄罗斯的两个师,首先抵达了恰克图,接近2万人的俄军,虽然不是122和156那样的甲等师。却也让俄军在恰克图的总人数达到了6万人,他们也分着批次,构筑阵地,顺带的第二天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超过6万的俄军形成的巨大压力,让第一师的防线受到了考验,特别是重炮,在大军压上,不顾伤亡的情况之下。能够起到的作用相当的有限。
好在,俄军也没有决死的冲锋,只是试探性的考验了一下西北军的防御阵地的强度,浅尝即止。接下来,4天之后,第二师跟4个师的俄军又同时抵达。战场的局面变得特别的复杂了起来,紧接着。第三师抵达,买卖城一线的西北军力量达到了6万人以上。三个师以第一师为首,呈现出了一个品字形的分布,相隔的距离达到了12公里左右,整个幅面接近40公里,而纵深长度达到了10公里左右,布置在相对位置的重炮,进行了一次齐射,36门155简直发挥了陆军之王姿态,只不过造成对面的损失不大,因为伴随着重兵云集,双方的部队都展开了,不只是集中在恰克图。
战争的阴云,在中国的北部,俄罗斯交接的地方密布,狭小的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地方,却集中了20万大军,战场的局面,几乎复杂到了极点,而包头的重炮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对面,同样来了一个重炮师。
被萨姆索洛夫寄予厚望的俄军重炮师,终于抵达了恰克图,并且在前线直接的展开,俄军的155重炮,比包头的108要射程远一点,至于180重炮,更是跟155重炮是一个档次。
这样,炮火方面,双方都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在俄军炮兵阵地构筑的第一时间,这边的炮火就转移了,大集团作战,重炮部队是作为战略部队和战略预备队存在的,谁先开火,就意味着绝对的处于弱势之中了。
对面的俄军也开始增多,除了一个哥萨克师和2个俄军师还没有抵达,18个俄军师,除了173和179师之外,有13个师集中到了恰克图一线,相隔5公里左右对持了起来,每一个西北军师的对面,最少有4个俄军师,保持了二比一的人数压制,战争范围开始扩大,战局也开始焦灼了起来。
第一军,目前由蔡锷代为指挥,本身第二师和第三师,王金铭等人的资历,还是在蔡锷之上,不过后期组成的几个师,除了四五六,合并成了第二军,七十,则分成了两个军,每个军2个师左右,他们都调任过去,第一师是冯玉祥遥领,第一师蔡锷,第二师张孝淮,第三师王国坤,是一个从战斗之中,涌现出来高级军官。
三个人集中到指挥部之中,第一军的大部分参谋,也都再次,西北参谋部已经从师一级,普及到了团一级,一个师2.1万人,参谋的比例可以达到70:1,也就是说,拥有300名左右的参谋。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