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该有迹可循。”
宋起惊慌,害怕,有件事情他很清楚,郁镇东率领的宋军,在燕国全面落败。
直接证明他吞并燕国计划受挫,势必在朝堂,皇都引起朝臣百姓声讨,对他帝位及其不利。
林疏影时代,大宋对外征战过于保守,依然侵吞晋国,郑国,赵国部分领土,更强行吞并西陲强国梁国。
反观他登基后,扬言吞并燕国,弘扬大宋国威。首战中,却有十七八万宋军战死沙场。
第一次征讨燕国,刚开始就结束,还把祸端引入宋国。
更重要,他手里掌握三支重要军事力量,第一支征讨军队被重创,遭遇燕军入侵,唯有派遣镇守南方的郭万山,率领军团阻挡赵鸿儒率领的步骑军团,依靠韩韬,却根本不能阻挡中路与北路的燕军。
何况,开封附近,亦出现燕军踪迹。
事情变得异常棘手,无法进攻燕军不说,还要设法阻挡来自中路与北路燕军,及开封附近燕军。
在宋起看来,要化解宋国危机,唯有驻守北方的蒙阔军团,阻挡鞠文泰,李牧率军阻挡侯铭封军团,郭万山在南方阻挡赵鸿儒,韩韬率兵平息开封附近燕军。
单单凭借他手中韩韬,郭万山军团,很难阻挡燕军进犯,稍有不慎,宋国会被燕国吞并。
瞧林疏影态度,依然古井无波,似乎对燕军来袭不闻不问,又像在预料中。
要调集蒙阔,李牧军团,非常困难,更不说,消灭对方了。
震怒之余,宋起长长喘口气,急忙问道:“韩将军,你有何御敌之策!”
韩韬无语,目前情况,驻守北方的蒙阔军团,及驻守京师的李牧军团不动,几乎无解。
微微摇头,神情苦闷的道:“皇上,要想阻挡燕军,难度很大,除非聚齐大宋全国之力。实在不行,唯有,唯有......”
林疏影在场,韩韬不敢言语。
“唯有什么?”宋起动怒,催促道。
韩韬不敢隐瞒,快速走到宋起面前,详细叙述自己内心想法。
渐渐的,宋起面色变得惨淡起来,不久,震怒道:“宋国不能分裂,一旦分裂,岂不正好让燕国称心如意?”
不久前,林疏影刚刚告诉他,宋国分与合的影响,让他前往西陲梁国,自立为王,宋国分裂,他会被宋国百姓,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生生世世不得翻身。
韩韬在向宋起嘀咕什么,林疏影不曾听到,也不屑听到、
不过,从宋起言语及态度中,林疏影便猜出韩韬向宋起建议什么,不禁冷声道:“宋起,燕军采取特殊方法渡江,无声无息抵达北方,你瞧着吧,若朕猜的没错,燕军将军兵不血刃,抵达开封城下,不管你采取任何部署,都不能有燕军行军速度快。
因为,燕军真的在飞!”
此刻,林疏影彻底了解南北方局势,大概猜出燕军利用什么,避开吴越蔡水师,成功渡过长江,神出鬼没似得,出现在北方,重创毫无准备的宋军。
“女帝,你究竟知道什么?”宋起询问,韩韬目光也转移在林疏影身上,不过,仅仅余光相向,不敢直视。
“朕知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事儿,你顶多有两天时间准备,不然,皇都内外会变成修罗地狱,一夕之间,宋国皇族会变成燕军阶下囚。”林疏影惊讶燕军行军速度,此刻言语却在恐吓宋起,从而浑水摸鱼,争取重新掌握皇权。
察觉宋起神情犹豫,惊慌,额头冷汗滚滚留下,没有昔日百战英雄的雄姿。
林疏影步步紧逼,堵死宋起西逃前往梁国旧地自立的念头,冷语道:“宋起,一山不容二虎,燕宋必有一战。你在宋国崛起时,图谋不轨,已经犯下十恶不赦之罪。
若再分裂大宋,必将会变成大宋罪人,朕不会饶恕你,大宋百姓不会饶恕你。”
林疏影被囚禁,对南北方局势不太了解,不过,也知道燕军主力尚在南方。
现今,燕军主力,神不知鬼不觉返回北方,她觉得假若自己没有猜错,林枫肯定采取某些奇怪方法,使得燕军避开长江天险,快速回归北方。
京郊出现燕军踪迹,郁镇东征战宋国,惨遭燕军重创,宋国损兵折将。
燕军扭转局势后,派遣三路燕军东进,燕军处境瞬间改变,大宋处境非常微妙。
若不快速拿出解决方法,大宋很快会被燕国吞并。
遭遇燕军三路大军杀来时,宋国上下,必须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假若宋起有大局观,就该迅速退位,亲自率军去前线征战御敌。
宋起听闻林疏影言语,怒喝道:“女帝,你少危言耸听,你不调动李牧,蒙阔,我怎么阻挡燕军。”
“很简单,朕复位,任命你为大将军,率领帐下军队西进,阻挡来犯之敌,同时,蒙阔,李牧两人,亦会率领兵团抵御燕军。”林疏影言语平静,毫不犹豫,道出她心中真实想法。
燕军杀来,对宋国极其不利,却非常有利于她复位重新掌握皇权。
闻声,宋起摆摆手,怒道:“此事绝不可能!”
他与林疏影就像打碎的玻璃瓶,即使拼凑完整,却无法掩盖上面的裂痕。
林疏影复位,击退燕军,宋国恢复平静,第一个要杀的人肯定是他。
所以,他宁可国破,也决不把权力交给林疏影,让她重新掌握皇权。
时局紧张,林疏影与宋起争执不休,宋起没有在女帝宫久留,带韩韬怒气冲冲离开。
林疏影秀眸望着宋起怒气冲冲离开的背影,不禁暗笑,重压之下,不容宋起不屈服。
然而,此刻宋起心志坚定,林疏影欲拿皇权作为交换,他决不答应。
回到御书房,宋起快速写下两份诏书,诏书中道明宋国当前处境,派人寄给李牧及蒙阔。
燕军来袭,大宋有灭国危险,他相信,此时,蒙阔与李牧会暂时放下大宋内部斗争,选择抵御燕军。书信送出,宋起在御书房中,耐心等待,期盼李牧有大局观,力争出兵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