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低估了大梁城的防御能力,尽管当日天色尚亮,但楚水君仍是决定暂时撤兵,回归大营。
回到大营后,他派人将卫国军队的主将请到了帅帐。
卫国军队的主将叫做「卫邵」,乃是卫王费的近亲堂弟,颇为受到后者的信任,执掌着号称卫国第一精锐的濮阳军,虽然作为将领而言才能平平,不过为人倒也豪爽,总的来说还是一位比较正直的人。
片刻后,卫邵孤身而来,在联军的帅帐面见楚水君。
“卫邵见过楚水君。”
“卫邵将军。”
在相互见礼之后,楚水君邀请卫邵在帐内坐下,微带叹息地说道:“我早知梁城不好攻打,不曾想竟是如此棘手。……方才的战事,卫邵将军想必也看到了,不知有何破城良策?”
卫邵面色讪讪,说道:“大梁乃是魏国的旧日都城,城防自然牢固,一时之间,末将也想不出什么破城的计策。”
他这话倒也是实话,毕竟他并不擅长领兵打仗——虽说濮阳军被称为卫国第一精锐,但其根本原因,是在于濮阳军的武器装备皆是从魏国购置,并非是指这支军队的战斗能力,更非是卫邵的领兵才能。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卫邵想的到攻破大梁城的计谋,他也不会向楚水君透露。
原因很简单,因为此番他卫国的军队,根本就不是真心要投向诸国联军,对魏国倒戈相向,只是因为诸国联军当时在卫国边境陈兵,以武力威胁迫使卫国加入到讨伐魏国的行列罢了,否则,卫国倒也不至于背叛魏国。
“我以为卫邵将军会有什么好计策,如此看来,我军也就只有强攻一途了。”说到这里,楚水君看向卫邵,终于说出了他派人请卫邵前来的真正意图:“卫邵将军,近些日子,一直是我大楚的军队以及齐国的军队担任先锋,几番苦战下来,两军士卒亦颇为疲倦,不知明日攻城,能否请贵军担任攻城主力?”
听闻此言,卫邵心中暗暗叫苦。
其实在得到楚水君的召唤后,卫邵心中对此就已经有所猜测,没想到事实还真如他猜测的那般:楚水君有意牺牲他卫国的军队去强攻大梁。
刨除背叛不背叛的问题,倘若是换做魏国的其他城池,卫邵迫于形势多半也就应下来了,但那可是大梁城啊,是魏国旧日的都城!是那样轻易就能攻克的么?
今日白昼里,诸国联军进攻大梁的战争,卫邵也瞧得清清楚楚。
当时,似项末、项娈、项培、田耽、吴起等人麾下的精锐士卒,他们几乎连大梁城的城墙都还没摸到,就被城墙上的战争兵器杀地灰头土脸,非但白白损失了将近万名的士卒,甚至于还损失了三十几名千人将,逼得楚水君两度中途下令停止攻城。
卫邵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今日的战事若是换他们卫国的军队上阵,也不会讨到什么便宜。
想到这里,他露出为难之色,委婉地说道:“楚水君,我卫国仅仅就只有五六万兵力,怕是不足以作为攻打大梁的主力……”
听闻此言,楚水君笑着说道:“卫邵将军切莫自谦,谁都知道,贵国的军队,武器装备皆是从魏国购置。在我联军之中,论兵甲之利,怕是齐军都不见得能超过贵国,卫邵将军何必自谦呢?”
说罢,他见卫邵面露迟疑之色,嘴唇微动似乎又想开口拒绝,遂又说道:“还是说,卫邵将军其实并非与我等心思一致?”
见楚水君脸上的笑容徐徐收敛,卫邵心中一惊。
平心而论,倘若有选择的话,卫邵更倾向于与魏国军队联合,毕竟魏卫两国怎么说也有几十年的同盟情谊,并且,魏国从来不曾用武力来威胁卫国,哪怕是前些年,魏卫两国因为「卫公子瑜亡故」的这件事闹得很不愉快,但魏王赵润还是没有对卫国采取什么手段,来为表兄卫瑜报仇。
但遗憾的是,形势逼人,卫邵根本不敢得罪楚水君。
毕竟眼下的中原,已经明显呈现两极,即「日益壮大的魏国」,以及「日益衰弱的诸国」,倘若他卫国表现出偏向魏国的心迹,诸国联军肯定会率先将他卫国给攻陷了。
一想到楚水君随时有能力覆亡卫国,卫邵心中就战战兢兢,不敢再说什么拒绝的话,强颜欢笑着将这件事应了下来。
见此,楚水君立刻又换上了笑容,笑着宽慰道:“卫邵将军不必猜忌,既然贵国已加入到「讨魏同盟」,我自会一视同仁,绝不会故意坑害贵国的将士。……明日贵军攻城时,我会叫我大楚的几支军队在旁协助。”
『但愿如此吧……』
卫邵心中苦涩一笑。
告辞楚水君后,卫邵立刻回到了自己卫军的营寨——其实就是一片尚未建起营寨的空地而已。
回到卫军的帅帐后,卫邵命人请来「鄄城侯卫郧」与「檀渊侯卫振」。
此番被迫随同诸国联军参战的卫国军队,拢共有三支,即「檀渊军」、「鄄城军」以及被称为卫国最强精锐的「濮阳军」,三支军队加起来约六万人左右,分别由卫邵以及鄄城侯卫郧、檀渊侯卫振三人统帅。
在卫军营地的帅帐内,卫邵将楚水君的命令跟鄄城侯卫郧与檀渊侯卫振二人一说,二人皆心有怨愤。
卫邵、卫郧、卫振三人,虽说都谈不上是什么擅于统兵打仗的将领,但也不至于蠢到看不透楚水君的意图。
他们觉得,在楚水君眼里,他们卫国的军队,是半途加入联军的,未必与联军心思一致——事实上的确如此,因此,自然要优先于楚军、齐军等军队消耗掉,反正无论是魏卒杀死卫卒,还是卫卒杀死魏卒,这对于联军来说都是有利的。
而可恨的在于,就算明知楚水君不安好心,卫邵、卫郧、卫振三人还是不敢造次,只能老老实实地听命。
“倘若卫瑜公子尚在,我卫国岂会落到这等局面?”
檀渊侯卫振叹了口气。
听到这话,鄄城侯卫郧的表情不禁有些不自然,原因就在于,他曾经被公子卫瑜麾下的猛将孟贲生擒。
这件使他颜面丧尽的事,让他至今仍耿耿于怀。
出于心中的怨念,鄄城侯卫郧阴阳怪气地说道:“哼,倘若卫瑜还活着,难道就能使局面有所改变?嘿!此番诸国联军联手征讨魏国,出动兵力多达一百五十万,纵使卫瑜活着,又能怎样?没见就连魏国亦是连战连败么?”
檀渊侯卫振闻言瞥了一眼卫郧,冷笑两声,不过却未反驳卫郧的话。
因为他必须承认,此番诸国联军的兵力实在太庞大了,就像卫郧所说的,就连魏国这个目前中原最强大的国家,都挡不住诸国联军的军队,就算加上他卫国站在魏国那边,又能有多大的改变呢?
檀渊侯卫振只是认为,倘若公子卫瑜还活着,他卫国或多或少应该会出现一些不同。
毕竟在上回那场波及整个中原的战争中,因为卫公子瑜的关系,卫国常备军兵力曾一度暴增到二十几万,单单这位公子麾下便有十几万,这位公子以魏国盟友的身份,吞并了齐国的整个东郡,一时间仿佛呈现出卫国即将就此崛起的迹象。
只可惜,卫国崛起的迹象,仿佛泡沫一般,随着卫公子瑜的亡故而随之湮灭。
“好了好了。”
见檀渊侯卫振面色阴晴不定,很有可能跟鄄城侯卫郧争吵起来,卫邵连忙打圆场道:“当务之急,是如何应付明日的攻城战……”
一想到明日的攻城战,卫郧、卫振、卫郧三人都皆暗自叹了口气。
待明日他卫国军队攻打大梁,魏卫两国之间最后一丝丝的情谊,恐怕也到此为止了,要命的是,无论这场仗哪方取胜,他卫国日后都捞不到好:若联军取胜,则楚国顺势崛起,他卫国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若魏国取胜,以魏王赵润那睚眦必报的性格,保不定第一个就收拾卫国,谁让卫国紧挨着魏国呢。
仿佛横竖卫国都得不到什么好下场。
“且不知此战过后,还能剩下多少将士得返国内。”卫邵长长叹了口气。
此番随同楚军征讨魏国的这六万卫国军队,已经是卫国如今为数不多的军队了,原因就在于前些年那场「东军」与「西军」的内乱。
在那场内乱中,卫公子瑜不明不白死于非命,以「无盐军」为首的卫国东军被解散,此后,东军的士卒,为此对卫国失望透顶,大量流亡、迁移到魏国,一方面给魏国带去了大量的青壮男丁,一方面也使得卫国就此衰败。
一想到明日攻打大梁,将不知会有多少卫卒丧生,卫邵、卫郧、卫振三人就感觉肩上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次日,也就是八月十二日,楚水君再次挥军攻打大梁。
今日的攻城战,由楚将项末、项娈二人率领军队攻打大梁城的南城门,作为佯攻,而主攻的目标,依旧是大梁的东城门,由卫国的军队担任主力。
不过楚水君倒也打算将卫国军队逼上死路,他对卫军的主将卫邵表示,在第一轮攻势时,他依旧会派出楚国的粮募兵,以消耗魏军士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