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米波雷达就逐渐淘汰了,因为它的尺寸巨大!
米波雷达,指的是雷达发射的雷达波是米的数量级上的,而雷达天线,需要辐射出完整的波长,那雷达天线的尺寸,就得超过波长才行,而要满足增益等各种需求,那就需要得尺度更大了,这导致了雷达天线都是数米,甚至是十几米的数量级的,比如现在的雷达天线,长度就超过了十米!这样的雷达天线,展开和操作十分不方便。
同时,米波雷达的另一个缺陷,就是精度不行,一般来说,误差都是以米为数量级的!像五十年代的米波雷达,误差都有几百米,甚至上公里!这样,只能发现目标而已,根本就无法确定目标的精确方位,同时,也就无法给导弹进行引导!
所以,后期随着技术的进步,雷达的波长在迅速地缩短,厘米波,毫米波,甚至是微波雷达大行其道。
不过,现在将米波雷达拿出来,却是有必要的,因为米波雷达刚好是隐身飞机的克星!
隐身飞机的各个反射面都是有坡度的,刚好将雷达波反射到别的地方去,同时,隐身飞机还有吸波涂层,不过,这些都是针对短波长的雷达的,米波雷达,天生就有发现隐身飞机的能力!
但是,米波雷达的另一个缺陷,似乎又是无法克服的,只能发现隐身飞机,却不能精确地标定隐身飞机飞来的方向,更无法引导导弹。
导弹常见的方式,就是被动雷达导引头,也就是半主动雷达制导,而在导弹的弹头里安装直径超过一米的雷达天线,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就需要有别的方案!而安德烈提出的构思,就是联网!
一台米波雷达,不足以保证足够的精度,而两台米波雷达,相隔一定的距离,然后通过组网,将两台雷达发现的信号综合起来,就可以大大地增加精度!
这就好比是gps,美国分成了军用和民用两个级别,民用的精度低,所以,就有人想出了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差分式gps,通过利用基站提前校准,来纠正导航的误差,大大地提高了精度,这其中,就是组网原理的结果。普通的民用gps,定位精度是25米,而采用了这种原理,用嘴粗糙的位置差分,也可以达到米级的数量级,而用最精确的载波相位差分,精度可以提高到厘米的数量级!
现在,这种特殊改进的米波雷达,单台探测的精度,是三百米,两台米波雷达,通过精确测定雷达坐标,比较两台雷达的数据,进行差分校准,这样的探测精度,至少能够提高一百倍,达到米级的数量级!
虽然米波雷达不能引导半主动或者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导弹,不过,采用指令制导的方式,也已经足够了!
而在这两台雷达之间,也就是十公里的地方,城市的中心处,则部署了三座萨姆-3防空导弹阵地,呈梯形布置,守护在阿根廷首都的北方,这也是预计中最可能出现的美国人的隐身战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