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事情,从来不是这么简单的。
“慕容将军,其实我刚刚说的是背景而已,光有肥沃的土壤,没有勤劳的农夫,也收获不了粮食。”
慕容也不傻,能闹这么大,光靠着圣母病发作,那是不可能的。背后一定有利益的纠葛,而且还是非常巨大,只是他还看不透而已。
“慕容将军,你说,奴隶多数是哪里的?”
“这还用问吗?”慕容道:“据我所知,最多的是倭国,差不多有300万人,其次是高丽,还有契丹,交趾,以及南洋土人,加上西域和塞尔柱的俘虏,总人数应该有1000万吧?”
“是1130万!”
小彘报出了准确的数字,“慕容将军,这些人可都是最好的劳动力,把他们从本土抽出来,弄到大宋干活,你说说,谁最不高兴?”
“难道是,本土的商人?”慕容问道。
苏轼开口了,“哪有什么本土商人了,这几年下来,渤海的汉人比例最高,已经升到了7成,倭国那边,也过半了,而且剩下的多是倭女和老弱,如果加快归化脚步,十年之内,倭人就会消失了,其余高丽,交趾也差不多……我们快速移民,快速开发,很多地方人种不知不觉就换了,你现在去倭国看看,和大宋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
“那不是挺好吗!”
慕容不解道:“陛下不是经常说,普天之下,皆是大宋疆土,九州万邦,都是汉家儿郎。这不正是我们要的结果吗!”
小彘笑了笑,“话虽如此,可这些地方也要发展经济,也要劳动力,这就是矛盾啊!”
上次小彘去了渤海国,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坐在庙堂之上看问题,和真正处在民间,是完全不同的视角。
老爹总说知行合一,古人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三年,小彘倒是没闲着,他先是在倭国,高丽转了一圈,然后又南下,看了好些藩属,甚至还跑到工厂,当年半年的会计。
虽然不敢说多深入,但是他的见识也远不是同龄人能比的。
当初驱逐世家,大力移民。
在最开始,这些移民武装起来,抢夺土地,把抓获的青壮贩卖给大宋,赚了钱之后,购买农具,种子,开发土地,干得热火朝天。
但是随着土地差不多瓜分完毕,情况就变化了。
比如渤海,引进了落花生,又种植大豆,高粱,成为重要的油料产地,和酿酒基地。高丽则是出现了大片的农庄,生产水稻。
倭国的经济更复杂一些,有金银矿山,有养蚕缫丝,有航海捕捞等等。
显然,这些行业都需要人手,第一代移民富裕起来,有些人就不愿意干脏活累活,至于年轻人,更加避之唯恐不及。
而从大宋招募工人,需要更好的待遇,天价薪水。
所以各个殖民地,都竭力阻止奴隶贸易,他们想把奴隶留下来,给自己用,甚至把以往输送给大宋的奴隶弄回去。
说白了,这就是劳动力之争。
“理学门下,有不少是世家大族的残余,至于二程,他们更是被发配海外,还没有回来……这帮人替殖民地说话,鼓动风浪,也就不足为奇了!”
“果然是他们!”
慕容气得一拍桌子,“好大的狗胆!是不是没挨够老子的拳头?他们趁早消停了,不然就算周敦实在我目前,老子也照打不误!”
“你怎么光知道动手啊!”苏轼都翻白眼了,真是个莽夫!
小彘道:“除了海外的殖民地之外,还有一股力量,要求废奴,而且这股力量谁也惹不起。”
“啊?是谁?”慕容吓了一跳,小彘可燕王的儿子,他说惹不起,是不是王宁安也摆不平?莫非是皇上?
“是老百姓!”
小彘没有卖关子,“是这样的,慕容将军,你知道我大宋有多少子民吗?”
慕容沉吟一下,“应该不少吧,有两亿了?”
“是两亿一千万!”小彘很无奈,“从治平三年以来,因为落实了均田令,几乎所有百姓都能娶得起媳妇,加上医疗发展,婴儿死亡率下降,人口是爆炸的……去农村瞧瞧,几乎每家都有五六个孩子,甚至有的人家,超过了十个!”
“这些年,最累的就是管户籍的官,几乎每年,人口都会快速增加……按照估算,未来20年,大宋的人口会突破4亿……这么多人,光靠着那点地不够活着。所以就有人宣扬,说是奴隶抢了他们的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对的!”小彘很认真道。